操作難題待解
梁因樂去年就曾參與一家電信巨頭的系統改造工作。他告訴記者,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在全力為“營改增”做准備。
與已經納入“營改增”的其他行業略有不同,電信行業的特點在於高度信息化:訂購套餐、使用電信服務(如打電話)、電信服務計數(打了多少分鐘)、計費(匹配套餐計算實際費用)、出賬單、賬單展示、用戶交費等整個流程都是信息系統自動完成的。
“這無疑加大了運營商開展‘營改增’過渡工作的難度,畢竟對如此龐大的系統進行改造是一項極為浩大的工程。尤其目前核心政策尚未出台,電信業‘營改增’難度最大的系統改造工作還未正式開始。運營商都期盼著政策出台與正式實施之間能有足夠的過渡時間,以更好地完成這一浩大的系統改造工作。”梁因樂稱。
但若對電信業實行上述兩檔稅率,如何在操作中劃分兩類業務也是難題。
胡怡建告訴記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區分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基礎運營商既做基礎電信又做增值電信。”
梁因樂也認為,兩檔稅率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問題。“電信運營商的資費套餐種類極多,將這麼大量的套餐全部按照11%和6%的稅率進行拆分,手工做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如果按照一定系統邏輯進行系統拆分,能否都得出准確的結果(也難說)。”
另一方面,即使是一個手機話費套餐,裡面有多少適用11%的稅率、多少適用6%的稅率,還要看是企業說了算還是稅務總局說了算。
此外,有運營商人士對記者稱,跨境電信業務和不同運營商在各個省市的結算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除了上述操作層面的問題,“營改增”之后,電信運營商的一些促銷手段也存在變數,還有一大棘手問題在於發票。
“電信行業客戶眾多、網點分布廣、開票量極大,而另一方面增值稅世界裡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某種程度上需視同現金管理,‘營改增’的過渡無疑對三大運營商的發票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梁因樂稱。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