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恢复了“自由生活”。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有人质疑,政府操心干预民企接班人是否有此必要?挂职模式成效几何?
“富二代”接班意识不太强
“佛山民营企业已进入新老交替关键时期。”佛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新说。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佛山的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0%。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继承与壮大牵动着政府的神经。
“"富二代"接班意识不太强烈。”顺德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尹育航说,全国“富二代”有接班意愿的在40%左右;顺德中小企业“富二代”愿意接班的在五成左右,加上在家族压力下无奈接班的,最终能接班的也不过60%—70%。
“如果不是回国继承家族事业,我现在仍是加拿大渥太华市的一家车行老板。”生于1990年的黎柏维现在是广东斯灵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酷爱修车,但家族事业让他只能将个人爱好暂时放一边。
一半以上提出再次挂职
佛山市委组织部日前对812名“富二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境外人士占21.6%,无党派人士高达77.4%。
“"富二代"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移民倾向强等问题,如不加强教育,资本与人才极易流失到国外,难以企望他们担当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一位政府官员说。
“这是佛山首次采取挂职形式来培养青年企业家,带有试探性质,如效果不好就不再继续。”刘元新说。第一批挂职者仍有一半以上提出再次挂职意愿;而第二批报名者已超过100人。
按规划,佛山市委组织部确定了800多家党建重点民营企业,计划在3年内重点培养500名青年企业家。
“富二代”挂职国企引发三大质疑
疑问一:民企向国企学到什么?
一些国有企业被质疑存在资源垄断、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民营企业家去挂职能学到什么?
熟悉了国情,见识了国企运作机制,提高了领导能力,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接受采访的多名挂职者表示各有收获。
黄手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赞朋说:通过挂职,他如今已经改变凡事亲为的“老板直管模式”,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并强化各部门与负责人的目标和职责,同时积极营造企业文化。
疑问二:谁承担实习决策成本?
据了解,挂职职务一般为总经理助理或中层部门经理,部分优秀人才甚至被挂职单位直接任命为副总经理。这些挂职“富二代”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谁来为后果埋单呢?
“挂职者都能直接进入党委班子,但他们基本上不参与决策,只是通过最高级别的领导班子会,深入调研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向,提高政策和市场分析能力。”刘元新说,为了防止走形式,组织部为挂职者布置了五项“作业”,其中包括:深入研究国企与民企生产管理方式的异同、共同推进一个合作项目以提高统筹能力等。
疑问三:公款培养“富二代”?
培养“富二代”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效果如何应由实践来检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佛山的挂职模式是否取得成功,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认为,国企与民企还可尝试“交叉挂职”,挂职的机会应向全社会公开,做到更规范、公平和透明,同时应慎重花费财政资源。京时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