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李楠桦)近日,第二届国企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凝聚市场力量 寻求改革突破”为主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次论坛由中央企业媒体联盟和《现代国企研究》杂志共同主办。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各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成为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本次论坛的焦点话题。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尹家绪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犹如一股春风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决议》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发展、放宽股权激励政策等改革举措都为我们国有企业营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也给我们国有企业创造了与其他竞争对手同台竞争的机会。”
尹家绪同时说,“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知道,改革就像狂风骤雨,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看到雨后彩虹。每一轮改革总有那么一批企业悄然崛起,但也有一批企业永远地消失了。改革会带来红利,但改革的红利不会均匀地、自动地撒落到每个企业身上,只有那些顺应历史潮流、跟得上改革步伐的企业才能够在改革浪潮中凤凰涅槃、获得新生,而那些观望等待、反应迟缓,与时代主旋律唱反调的企业可能永远都走不出冬天”。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说:“对于我们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讲,我想这(国企改革)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希望能够在政府的推动下,在这个决定下,在当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的激发企业的活力。”
中国高铁走出去已成为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国力的象征,也是做强国有企业的象征。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同时成本也是具有竞争优势,国企改革之后,有利于国有企业走出去。郑昌泓说:“我想也鼓励我们的企业,积极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行业里,欧洲有一个OSE标准,CE标准,北美有AR认证的标准,不通过这个标准,产品不能使用,所以中国标准怎么走出去,积极的融合到世界的标准里边和国际标准里边,是非常重要的。”
高铁走出去是做强国有企业的象征,但并不意味着盲目扩张企业规模就能使国有企业变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现在有些企业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进入世界五百强,会选择凑数字,就是把一个行业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合并上报。这样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其实是给企业带来伤害,因为企业最关键的就是强而不是大。”
2012年国资委颁布13条世界一流企业的要素,包括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等要素。周放生说:“这13条要素没有一个跟规模有关系,都是强的标准。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那才是强的概念。并且企业的强弱得在同一行业比较。”
尹家绪也对做强国有企业非常有感触,他说:“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不是资产增加多少,而是资产收益率能提高多少。国企改革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能吃补药吃补药,能吃泻药吃泻药,把企业做好了是成绩;好的做大了是成绩;做不好的业务,把它‘消灭’了,减少了不良资产和亏损,也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