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一个来自四川省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的邮政包裹寄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职工杨静通的手里。打开包裹,一缕淡淡清香缓缓飘入鼻翼,一个个手工自制的茶包整齐码放在纸箱里,里面清晰可见一根根细嫩的茶叶。随包裹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亲爱的航天叔叔阿姨,这是我们自己采的茶,请你们品尝,感谢您对我们长期的关心和帮助……”。
这是一封来自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信,稚嫩的语言透出童真的纯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多年来提供帮助的25所职工深深的谢意,朴实的山区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表达着对航天叔叔阿姨真挚的感情。
由25所部分职工自发组织设立的捐助贫困儿童爱心基金成立已有七年。七年来,他们坚持为元顶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将多年来获得各种奖励奖金的大部分捐出,为解决山区孩子们的基本生活、学习保障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爱心基金的帮助下,这所当地唯一的小学几经撤并,最终保留下来,为留守儿童带来生活的希望。
爱心启航
说起25所爱心基金的成立,不得不提该所七室分工会在2007年组织策划的一次为儿童福利院送温暖活动。那次活动后,许多职工久久不能忘记福利院儿童因缺少关爱而莫名的惶恐又充满期盼的眼神。为了祖国的未来,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当一笔集体奖励—800元先进班组的奖金发到七室职工手里,大家为这笔钱怎么使用更有意义达成一个共识:设立爱心基金,捐助贫困山区儿童。
说干就干,随后,一系列的调研、讨论、策划陆续展开。当时,该室已有很多人以个人名义多次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捐助希望工程、西部母亲水窖等公益活动。爱心基金在这片爱的土壤一经播种,很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发出爱的枝芽。经集体讨论决定,爱心基金将捐助对象确定为七室博士杨静通的家乡和母校——四川省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
元顶村小学位于当地元顶子山脚下,群山环抱,距最近的乡镇20里地。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多是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儿童,条件稍好的孩子都转到乡上更好的学校或随打工父母到外地学校就读。尽管全校仅有4名教师,基本没有教学用具及设施,却承担着周边几个村里孩子的教学任务。
“我是山区的孩子,我能深刻感受到那里的孩子对于上学的无助,我希望能为我的母校做一些事,我也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我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说起爱心基金设立的初衷,杨静通博士强调最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对贫困山区儿童多一些关注。
“我们把捐助对象选在那里,还有一点考虑是便于后期的沟通联系,让捐助者知道每一笔钱、每一件物品都用在什么地方,让爱心基金健康成长。”作为发起人之一,七室分工会主席徐予辉在爱心基金建立之初就为它的长期运行作了考虑。
为了将活动持续化、规范化、长期化,爱心基金通过杨静通博士及其当时还在该校任教的父亲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沟通机制,定期将经费使用情况反馈给爱心基金,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