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权威发布中央企业,国资委,地方国企最新消息

央企“弃煤”放大政策风险 地方难阻煤化工冲动【2】

2014年07月28日15:12    来源:中国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央企“弃煤”放大政策风险 地方难阻煤化工冲动

  地方GDP冲动难消

  动辄投资数十亿元的煤化工从来都是煤炭产业链上的“肥肉”。尤其是在煤炭价格一跌再跌之后,煤化工项目仿佛成了煤炭产业的唯一出路。 “逢煤必化”成为一些地方化政府以及煤炭企业的首选似乎并不难理解。

  据公开统计,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可能形成4000万吨/年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年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产能。

  对于上述数据,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只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的一些大型企业,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备案,或者正在备案的路上。

  在戴兵看来, 煤化工的发展前景是企业“豪赌”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煤炭价格的走低,气荒的愈演愈烈,以及油价的居高不下,这使得煤化工产品相对于石油产品有着绝对的优势。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每年都在攀升,但是石油和天然气仍然依赖国际市场,因此煤化工发展前景可观,所以各地投资煤化工的热情高涨。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也扮演了重要“推手”。

  上述中煤能源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很多煤炭的富集地,地方政府总想借助煤炭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能够延长煤炭的产业链,从而提高GDP。

  2011年前后,几大主要煤炭净调出省区均发布了规模可观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新疆、山西、陕西计划的投资额分别达到了8773亿元、8000亿元和5557亿元,其中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均为发展重点。

  也正是在这种诉求之下,地方政府提出资源换项目、借煤转型等噱头上马煤化工项目。而且这些煤化工项目也备受地方政府重视。例如,今年5月份,市场传言被搁浅的神华陶氏煤化工项目就曾备受陕西地方政府重视。在该项目2006年成立之际,陕西省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并由时任陕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亲自担任该小组组长。

  不过从今年地方两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看,这样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上述提出大规模发展计划的省份几乎都对煤化工产业规模作出了被明显压缩和调整。比如山西省要求,严禁上马焦化等新增产能过剩项目;内蒙古不再提及煤制二甲醚项目;陕西省明确:在加快中煤榆横烯烃、陕煤蒲城煤制烯烃示范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构建从煤油气开采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贵州省不再支持上马能耗高、效益差的传统煤化工项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使国家政策不断收紧,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煤化工的冲动仍是高烧不退。 3月21日,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召开苏北及苏中天然气发展规划论证会。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在新疆和丰工业园投资建设年产1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其首期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产。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在配套资源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也试图发展煤化工项目。例如甘肃庆阳招商局曾在发布的招商方案中就表明,将计划引进投资合作建设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项目预计投资27.7亿元,主要依托于庆阳市的正南煤田和宁中煤田。但根据记者掌握的消息,目前正南煤田和宁中煤田最为核心的核桃峪煤矿和新庄煤矿还在建设中,并没有出半吨煤。

  李宏也向记者表示:“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这主要源于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元,如果一旦成功上马一个百亿元的煤化工项目,那么每年就会给地方政府增添数十亿元的利税。”

  “ 煤化工产业在能源转化率、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下,应该遵循市场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沉浸于地方政府的诉求下。”戴兵表示,7月22日国家能源局《通知》的下发或只是一个开始,随后可能会有更为详实的细则发布。

上一页
(责编:李楠桦、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