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出台进入倒计时。据媒体昨日报道,国资委官员称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近期将出,最快下周就会向社会公布,参与试点的央企名单也可能会同时发布出来。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自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炉以来,虽然央企“婆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此不能说不积极不主动,然而除去中石化、中石油等个别央企率先破题之外,绝大多数央企均表现出“我自岿然不动”的冷漠态势。中石化上半年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属于企业的单独行为,而这次是国资委有计划推进的系统性改革,换句话说,一旦试点方案和名单公布,中石化将不再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提出两个新的问题:一是如何避免一家独大,让加盟的其他所有制资本产生一种在为国有控股的一股独大作点缀的感觉;二是如何避免一些央企只拿出不赚钱的业务,以甩包袱的形式主义来参与。
这并非杞人忧天。以率先推动混合制改革的“两桶油”为例,曾经给了一些正深处困境之中的民营油气企业参与到“两桶油”业务当中去的希望,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也已经拿出了“最赚钱的资产”。但在明眼人看来,仍然不过是对之前对外扩张模式的一种有限改变而已。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中,被公认“钱景”较好的直流特高压最终未能进入开放名单,而四个开放领域均被认为是盈利前景不明,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种从下属二三级企业开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加上对其他所有制资本持股不超过30%的限制,并未触动其垄断性既得利益之所在的存量资产,关键环节仍然控制在自己手上。那么引入的其他所有制资本在中石化管理层中很可能会缺乏话语权,即使垄断行业这块蛋糕诱人,也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婚姻”最终会幸福走到头。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