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9点,G489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发车。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摄
9月16日上午9点,G489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发车。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摄
9月16日上午9点,G489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发车。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摄
中国经济网南昌9月16日讯(记者 佟明彪)中国经济网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9月16日,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南昌至长沙段开通运营,南昌至长沙的运行时间将由3.5小时缩短至1.5小时,这也意味着江西将迎来“高铁时代”,在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面前,一些业内人士也意识到,火车一响,能否带来黄金万两,还要取决于各地能否练好内功。
江西迎来“高铁时代”
据悉,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江西南昌引出,途经新余、宜春、萍乡地区,终至湖南长沙,全长342公里,设南昌西、高安、新余北、宜春、萍乡北、醴陵东、长沙南7个车站,设计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于2010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14年7月试运行。开通初期,将安排开行“D”字头动车组列车2对,“G”字头动车组列车11对。在联调联试期间,机务系统开行检测列车172列次,检测里程24714 km;截至8月10日,开行CRH380A-001综合检测列车314次,检测里程46776km;开行重联动车组96列次,检测里程14952km;开行信号试验动车组849列次,检测里程64488km。
沪昆高铁将改写中西部“经济版图”
据介绍,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建成开通后,将成为华中地区通达长三角地区及长株潭城市群间的便捷通道,通过衔接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华中地区与珠三角及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促进赣、湘、黔、滇等省区的人员、物资、信息、资金交流,另外在完善路网结构,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升级,释放既有沪昆铁路运能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将直接改写中西部的“经济版图”。
以江西为例,借势高铁,江西的“东大门”上饶将加速度掉头向东,从“内陆腹地”变成了“门户城市”,成为对接东南沿海地区的“桥头堡”。“西大门”萍乡将快速向西,融入“长株潭”经济圈,打造“赣湘开发合作试验区”,加速中部崛起。
全国人大代表、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对此表示,高铁的开通,将给萍乡带来一个全新的历史记忆。1898年,萍乡开通江西首条铁路,让萍乡成为工业发祥地;100多年后,江西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开进萍乡,为萍乡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带来良好机遇。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萍乡的旅游客源地半径。”萍乡市旅游局局长朱艳珍说,高铁把萍乡拉进了珠三角与长三角的“2小时经济圈”,借势高铁开通,湖南、上海、广东等主要客源市场是今年的推广重点。
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则表示,上饶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基础较好,随着高铁的开通,上饶必将吸引更多游客逗留,开启“快行慢游”新模式。
沿线城市要练好内功迎接“高铁时代”
然而,高铁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条高铁的开通,给沿线城市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兴奋。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由于其扩充了北京和上海高端服务业的辐射半径,“虹吸效应”导致济南、徐州、南京等大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向京沪转移。
江西财经大学一学者表示,高铁沿线城市在与发达城市的竞争中,如果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城市间不能错位、互补发展,就可能出现“虹吸效应”,原本有限的生产资源反而向发达地区流动。因此,许多城市对于高铁时代的到来是“喜忧参半”,既希望缩短与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更大程度上接受经济辐射,同时,又担忧辛苦养大的“孩子”被大城市“抱走”。
朱艳珍也认为,对旅游发展而言,“高铁时代”的到来也存在“通道化”危险。游客的机动性增强了,自然对旅游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上海游客到萍乡,觉得不好玩,乘高铁不到半小时,就可以转移到长沙。”火车一响,是带来黄金万两,还是带走万两黄金?这取决于各地能否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