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1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之際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我們要充分認識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隻有充分認識中國經濟的潛力和優勢,我們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迎接困難和挑戰。
我們要准確把握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近年來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事實証明,中國經濟在應對國際國內復雜因素和嚴峻挑戰時展現出了巨大的韌性。這種巨大韌性,離不開我們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離不開確定科學的戰略和進行政策儲備,離不開我們應對各種風險的信心和能力。
我們要辯証對待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比如,雖然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轉化,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但我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這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我們要看到經濟新常態的背后,必然會發生深刻的結構變化,從依賴高投資、高出口的增長模式轉變為主要依靠內需拉動、創新驅動的增長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的新任務,更是中國經濟的新機遇。
我們要科學利用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在新常態下,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我們要善於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是客觀存在的。要把它看准用好,尤其需要我們科學認識、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尤其需要我們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尤其需要我們深化理解、統一認識,在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上狠下功夫。(記者 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