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閆雨昕)金逸影視招股書意外惹禍,終究給自己的IPO之路蒙上陰影,錯失了“院線第一股”。上周五,証監會發布公告稱,鑒於廣州金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決定取消當日發審會對該公司申報文件的審核。
就在過會前夜,金逸影視招股書披露的相關內容攪動輿論的漩渦,也就此與武漢國資委陷入口水戰。
招股書惹禍:券商卷入風波
由於被列為金逸影業2011年的第五大客戶,並被注明當年消費金額達96.5萬元,武漢國資委被拋至風口浪尖。“武漢國資百萬看電影”、“國資的百萬福利”見諸報端。武漢國資委連續兩日發表三篇聲明稱其根本不是金逸影視長期合作團體票客戶,金逸影視“虛構事實”、“混淆視聽”,並懇請証監會依法查清事實和嚴肅處理。
11月27日,金逸影視聲明,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所列示的96.5萬元,實為武漢市國資委以及相關國資體系內的單位合計在公司消費團體票的金額,統計口徑問題帶來理解錯誤,向武漢市國資委鄭重道歉。
但是,金逸影業的致歉並未換來市場的信任,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質疑,其保薦人和相關會計師事務所也卷入風波。
在其招股書中,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都聲明,公司已對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進行了核查,確認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對其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保薦和審計工作流程,作為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之一,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証券必須對武漢市國資委進行訪談,而審計機構則會要求對方出具相應的確認函。武漢國資委聲明指責“金逸影視招股書嚴重失實”,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証券陷入“未盡到勤勉盡責的義務”的輿論質疑。
IPO折戟成本:“不能承受之輕”
為享受“挂牌”那一瞬間的欣喜以及登陸股市的華麗轉身,擬上市公司動輒兩三年的痛苦周期在尋常不過。有時還會在IPO之路上“顛簸”更久。巨額的上市成本和機會成本幾乎成了上市公司“不能承受之輕”。
金逸影視早在2012年就提交了上市申請,但因IPO暫停而被擱置,公司於今年再次向A股發起沖刺。若証監會調查后認定金逸影業招股書披露不實,其IPO之路或將戛然而止。在龐大的上市沉沒成本面前,金逸影視勢必遭遇重創。
一家企業的IPO之旅要經歷改制、輔導、申報材料以及發行四個階段,為此准備的發行成本多達數千萬。直接成本按佔比由高到低,包括承銷費、保薦費、審計、驗資及評估費用、法律費用、資產評估費、信息披露費、媒體費等。
承銷、保薦費比例甚至達到發行費用70%以上,這其中,承銷費用主要按照發行時募集金額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而保薦費用則是支付給保薦人的簽字費。金逸股份本次募集金額為8.1億元,若按照5%的承銷費用來算,承銷、保薦費用可達4000萬左右。而這些前期成本短期內難以得到補償。
另外,刷新材料費用也會隨IPO的暫時擱置而拖長戰線,審計費便會因此累積。按每半年審計一次來算,金逸2012年報會以來至少已經刷新了5次材料。如果按市場上普遍的審計平均一次20萬左右的費用來算,金逸影視兩年下來審計費用已有百萬。
上下游夾擊:金逸擴張壓力巨大
金逸影視的風險不僅表現在IPO成本之重,還體現在院線市場的競爭形勢,以及擴張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上。
同行競爭方面,剛剛成為A股“院線第一股”的萬達院線近年來在票房收入、市場份額、觀影人次上連續5年位列全國院線第一名。數據顯示,財大氣粗的萬達為搶駐三、四線城市,也導致在較長的市場培育期內,承受著資金鏈、盈利周期延長的壓力。可想而知,市場佔有率排行老六的金逸影視壓力更大。
此外,資本的跨界擴張使得院線的綜合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電影集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星美傳媒集團、香港嘉禾集團和香港UME集團、萬達集團等等,這些大佬積累了豐富的影視行業投資經驗,所投資的影院數量已經初具規模。
華誼兄弟、保利博納以及橙天嘉禾等制片發行單位也在積極擴張院線,以謀得影視行業全產業鏈優勢。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金逸採取擴張的戰略。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金逸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8.1億元用於在全國投資建設40家影院。而根據披露,2011年到2013年,金逸影視資產負債率(合並)都在70%以上,最高近80%。此外,公司長期借款達到4.6億元。金逸影院資產負債率高企、長期借款數額巨大,都令不少投資人士感到擔憂,因為與擴張所需資金相比,金逸逐年下滑的淨利潤率實在顯得頗為孱弱。
新聞背景:金逸影視、武漢國資委“隔空喊話”
金逸影視招股說明書披露武漢國資委為其2011年的第五大客戶,佔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0.11%。
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金逸影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6億元、12.74億元和16.25億元,實現淨利潤3436萬元、4485萬元和4650萬元。招股說明書顯示,2011年,該公司團體票前五大客戶分別為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武漢鴻信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廈門市分行和武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金額分別為545萬元、103.50萬元、101.75萬元、100.17萬元和96.50萬元。
11月26日 武漢國資委:聲明招股書中消費情況嚴重失實,要求其立即發表公開聲明,澄清事實,向武漢國資委賠禮道歉,消除不良影響。
11月27日 金逸影視:招股說明書所列實為武漢國資委以及相關國資體系內的單位合計在本公司消費團體票的金額,上述簡化處理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
11月27日 武漢國資委:指廣州金逸影視招股書“虛構事實”,其發布的致歉公告“屬繼續混淆視聽”,武漢國資委已請求証監會調查處理金逸影視傳媒信息披露嚴重失實行為。
11月28日 証監會:取消第201次主板發審委會議對該金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