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徐进

2017年07月07日09:46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一个导向:以四川省属国有资本引领、撬动各类资本,构建全省“大资本”格局,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三大布局:优化国有资本的空间、产业和企业三大布局。

三大举措: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攻坚、科学监管三大举措。

大目标:实现国资布局结构日臻优化、国资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国有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健全五大目标。

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治蜀兴川总体方略实施的突出亮点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任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力度上进一步加大,坚定不移把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摆在四川省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政策举措,打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组合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省情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路子,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川国资国企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突出特点:一是始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确保了国资国企改革有力有序、积极稳妥推进。二是始终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重点、破难点,引领带动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落地见效。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三项制度改革;以重组整合和转型发展为重点,推进国资布局不断优化、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入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壮大;以推进职能转变为主线,强化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三是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6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5年连跨三个万亿元大关;所有者权益2.4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实现利润447亿元。

实践充分证明,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实际,是完全正确的;国有企业是推动四川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全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坚定不移把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发挥国有企业功能作用,更好服务治蜀兴川总体部署的需要。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省国有企业在落实“三大发展战略”,稳定增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节能环保和产业扶贫、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和骨干中坚作用,成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实现政策意图和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四川省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近40%,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约45%,国有企业上交税费占全省税收收入约45%,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需要国有企业加快做强做优做大,这也是国有企业发挥更大作用的基本前提。但目前四川省国有资本布局在基础性产业和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少,分布领域过宽过散、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与事业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必须深刻领会治蜀兴川总体部署对国企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治蜀兴川中更好发挥国资国企的引领带动作用。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好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四川省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市场环境看,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将加快完善,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未来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必须与其他市场主体一道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从开放环境看,随着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四川省国有企业直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参与竞争将会成为常态。但目前四川省仍有相当部分国有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能力还不强。比如,有的企业行政化管理倾向明显,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有的企业高管选配还是简单套用党政干部的方式,官本位思想仍比较严重。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环境。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增强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国有企业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依然很多,如有的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实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有的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彻底,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的企业管理混乱,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国有企业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责编:李楠桦、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