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深化 发展再升级——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看国资国企新动向 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央企业交出怎样的答卷?2021年大幕将启,国资央企在改革、发展、创新等方面将有何新作为?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释放了新信号。 奋力实现“两个力争”目标 “目前看中央企业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
“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随着一辆白色越野车率先驶过新落成的路桥,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53公里项目提前通车。“项目通车是一项伟大成就,对阿尔及利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上风机并网发电
12月25日,中广核新能源浙江岱山4号23.4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54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据介绍,这一项目首次采用了深厚软土地质条件坐底式安装工艺,创造了风机安装平台最大插腿深度35米的纪录。
空间站核心舱明年上半年发射 据新华社长沙12月25日电 (李国利、任海根)中国计划2021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而后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前,核心舱已经基本完成测试的全部工作,航天员乘组已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韶山举行 12月20日上午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行临时展示。郭立亮摄(人民视觉)据新华社长沙12月25日电 (记者李国利、帅才)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25日上午在湖南韶山举行。
开路先锋为雄安建设提速 “雄安站一天一个样,就盼着火车首发了!”12月25日上午,任双欢一如往常,背起相机“追”到雄安站建设工地,镜头向前推,记录下新一天的样貌。 “90后”任双欢是河北雄县张岗乡韩庄村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开工后不久,喜欢摄影的他应聘成为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房项目部工地摄影师,从此“泡”在工地上,每两天进行一轮定点无人机飞拍。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彭韵佳)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于25日发布《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属第三阵列。
今年底央企资产总额将接近69万亿元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获悉:截至11月底,超过七成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有6家央企净利润超过500亿元,39家企业净利润超百亿元,24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5%,43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有望实现全年效益整体正增长。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
中白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正式运营 本报莫斯科12月24日电 (记者殷新宇)明斯克消息:12月23日,中国援建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中白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交付白方并正式投入运营。 白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克鲁托伊在交接投产仪式上表示,中白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是中白工业园的重大项目,其投产运营对于增强工业园的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再集团服务“一带一路”项目 累计提供约3500亿元风险保障 12月24日,银保监会举行第266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再集团”)作为国内再保险市场的主渠道、中国保险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国再保险风险保障的主要提供者,近年来有效发挥了联系国内和国际保险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影响。
今年预计新改(扩)建高速公路12713公里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严冰)记者从24日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获悉,2020年,中国交通投资逆势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预计全年完成交通投资34247亿元,其中铁路7780亿元、公路水路25417亿元、民航1050亿元;预计全年投产铁路营业里程4585公里,其中高铁2416公里,新改(扩)建高速公路12713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约6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4个,智能快递箱超40万组,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00公里。
中企在土耳其建设首个无烟囱电厂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徐佩玉)23日,国家电投在京举办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项目“云开放日”暨《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项目社会影响报告》发布会。 本次活动以“清洁可靠 和谐共生”为主题,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云游览”胡努特鲁电厂,了解项目建设最新进展,多角度展示了国家电投在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秉承绿色环保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等各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