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徐進

2017年07月07日09:46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一個導向:以四川省屬國有資本引領、撬動各類資本,構建全省“大資本”格局,服務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

三大布局:優化國有資本的空間、產業和企業三大布局。

三大舉措:強化創新驅動、改革攻堅、科學監管三大舉措。

大目標:實現國資布局結構日臻優化、國資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國有骨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國資監管體制更加健全五大目標。

國資國企改革成為治蜀興川總體方略實施的突出亮點

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任務,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迫切需要。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在認識上進一步深化、力度上進一步加大,堅定不移把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擺在四川省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一系列開創性、突破性政策舉措,打出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組合拳”,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省情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新路子,走在了全國前列。

四川國資國企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突出特點:一是始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確保了國資國企改革有力有序、積極穩妥推進。二是始終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抓重點、破難點,引領帶動國資國企改革縱深推進、落地見效。著力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三項制度改革﹔以重組整合和轉型發展為重點,推進國資布局不斷優化、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深入推進國企產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壯大﹔以推進職能轉變為主線,強化國資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三是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16年底,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6.6萬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5年連跨三個萬億元大關﹔所有者權益2.4萬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實現營業收入1.3萬億元,實現利潤447億元。

實踐充分証明,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實際,是完全正確的﹔國有企業是推動四川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的重要力量。這也進一步堅定了全省推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堅定不移把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發揮國有企業功能作用,更好服務治蜀興川總體部署的需要。四川省委十屆三次全會以來,四川省國有企業在落實“三大發展戰略”,穩定增長、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節能環保和產業扶貧、抗震救災等方面發揮了引領帶動和骨干中堅作用,成為四川省委、省政府實現政策意圖和宏觀目標的重要手段。目前,四川省國有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近40%,從業人數佔城鎮就業人數約45%,國有企業上交稅費佔全省稅收收入約45%,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實現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的目標任務,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需要國有企業加快做強做優做大,這也是國有企業發揮更大作用的基本前提。但目前四川省國有資本布局在基礎性產業和傳統產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少,分布領域過寬過散、產業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影響力、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與事業發展需要還有一定差距。必須深刻領會治蜀興川總體部署對國企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在治蜀興川中更好發揮國資國企的引領帶動作用。

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更好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的需要。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四川省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但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從市場環境看,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將加快完善,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進一步建立健全,未來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國有企業必須與其他市場主體一道公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從開放環境看,隨著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四川省國有企業直接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參與競爭將會成為常態。但目前四川省仍有相當部分國有企業尚未真正成為市場主體,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的能力還不強。比如,有的企業行政化管理傾向明顯,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現象﹔有的企業高管選配還是簡單套用黨政干部的方式,官本位思想仍比較嚴重。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還是要靠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其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才能更好地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化、國際化競爭環境。

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增強國有企業內在發展活力動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當前,國有企業機制性和管理性問題依然很多,如有的企業產權結構單一,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沒有實現協調運轉、有效制衡﹔有的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不徹底,冗員過多、“人浮於事”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有的企業管理混亂,管理層級多、法人鏈條長、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現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現象。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影響了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國有企業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國有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責編:李楠樺、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