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央企
人民網>>央企>>正文

一周:國企改革邏輯是管字落實 加強國有資產監管【3】

2015年12月06日09: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國企改革邏輯是“管”字落實、恰到好處

歷經30多年,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很大進展和成效。最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向明確了,相關理論問題大都取得共識,頂層設計也基本完成。但是,目前國企改革尚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目標,實踐中仍有種種困惑。特別是在相關矛盾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將原則性改革方案落到實處?其實,國企改革無論如何千頭萬緒,理論表達無論如何深奧復雜,在實施改革的具體操作上,基本可以歸結為一個“管”字,即“誰管”“管誰”“如何管”。

在計劃經濟年代,國有企業的人、財、物和產、供、銷都得服從國家計劃、由上級主管部門管控,企業實際上是政府的附屬物,基本沒有自主權。因此,國企改革從政府給企業“鬆綁”開始,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直到明確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原則,徹底改變企業的政府附屬物地位。改革歷程中多次調整管人、管事、管資產的方式,探索更有效的“誰管”規則:企業的投資、人事、經營、管理等各類決策分別歸誰管,包括改制為國有控股公司(股票上市)后這些事項誰有權管。“誰管”問題的實質就是:決策主體是誰,決策權力多大。

按此邏輯,緊隨“誰管”之后的問題是“管誰”,即黨的組織部門及政府監管部門等“管誰”,或者說企業各項事務的決策人歸誰來管。實際上,各類企業體制的實質區別最終就體現為“管誰”的制度安排。即使實行約束決策人獨斷權的集體決策程序,也沒有改變這一實質。這包含一系列問題。按照黨管干部原則,在國有企業體制中首要的問題是黨的組織部門管誰,其次是政府主管或監管機構(國資委)管誰,然后是母公司管誰,以及不由黨的組織部門和政府主管或監管機構(國資委)管理的其他層級管理人員怎麼管。當前,國有企業的最大問題或改革難題實際上就是“管誰”的制度尚未完善,而且被管之人(特別是企業高管)是國家干部、國家雇員、職業經理人還是企業雇員的身份性質不甚明確,導致規則邏輯模糊。而問題的要害恰恰在於:“管誰”的體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行為的基本特征和業績取向。【詳細】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李楠樺、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