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世界级难题 成功下穿瘦西湖
世界最大直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建成通车
|
2014年09月25日16:23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9月19日迎来重要时刻,上午9点18分,由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单洞双层公路隧道——瘦西湖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下穿国家5A级蜀岗—瘦西湖风景区核心区的扬州瘦西湖隧道全长3.6公里,设计为上下2层的双向四车道,采用直径达14.93米的超大断面盾构机建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单洞双层公路隧道。从宋夹城古城遗址到瘦西湖西的行车时间,由过去的半个小时缩短为3分钟,成为贯通扬州古城东西的一条“轴心线”,极大缓解了旅游风景区的交通压力。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瘦西湖隧道工程指挥长戴洪伟介绍,相当于五层楼高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要穿越俗称“老黏土”的全断面硬塑黏土地层,颗粒小于0.5微米的土质占90%以上,这种地层遇水极易在刀盘上结成泥饼,造成泥浆管堵塞,如果停机时间过长,又极易造成坍塌,工程技术难度和风险世界罕见。
通过对气泡舱冲刷系统的成功改造,十四局集团创造了全断面黏土地层平均日掘进4环8米、最快日掘进6环12米的全新纪录。德国盾构专家称,“这是盾构机在同类不良地层掘进中创造的世界最高纪录!” 自2011年8月开工以来,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以科技为先导,先后自主创新研发了22项新技术,攻克了泥水环流系统改造、超大直径盾构机盾尾一次性调圆、在小半径大曲率曲线上精准接收、刀盘吊耳自行设计制作吊装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10项,科研课题7项,国家级工法1项。现场生产的混凝土管片外形尺寸误差控制在0.3毫米,同环内相邻管片拼装的纵缝错台控制在2毫米之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瘦西湖自古以来素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文保、水保、环保要求极高。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坚持工程与环保同步推进,组织专家开展了《蜀岗—瘦西湖风景区粘土地层泥水处理绿色环保关键施工技术》重大课题立项攻关,投巨资采用国内先进的泥水分离设备处理泥浆,并在施工扬尘、噪声控制、光污染控制、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采取了科学、全面的综合治理措施,使各项环保控制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地表隆起和沉降严格控制在1厘米以内,确保了景区环境不受任何影响;工程质量全面创优,并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2013年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获评第十九批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目标项目”。
在市民“抢鲜”体验活动中,大家欢快地小跑着前进,两鬓泛白的市民观察团团长王麟来却不紧不慢,一步一步丈量着隧道的长度。“这是扬州人多少年的梦想,没想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真是了不起!”通车前夕,为感谢和纪念隧道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扬州市政府在瘦西湖隧道东出口的北门遗址旁建起了“隧道纪念林”,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庆民等施工单位代表与扬州市有关领导一起挥锹植树,共同纪念瘦西湖隧道正式建成通车这一激动人心的盛事。
下穿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瘦西湖隧道,成为古城扬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杜振珂、刘德联摄影)
瘦西湖隧道工程采用直径达14.93米、相当于五层楼高的超大断面盾构机建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单洞双层公路隧道。(杜振珂、张勇摄影)
据扬州市文物部门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方案科学、措施得力,巨型盾构机在穿越瘦西湖时,地面上和地层中的文物、古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杜振珂、张翀摄影)
瘦西湖隧道通车后,从宋夹城遗址到瘦西湖西的行车时间,由过去的半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成为贯通扬州古城东西的一条“轴心线”。(杜振珂、刘巍摄影)
瘦西湖隧道采用单洞上下两层的设计方案,不仅节约了投资,也减少了工程占地,有利于古城环境的保护。(杜振珂、刘德联摄影)
瘦西湖隧道的通车,让古城扬州市民多年的夙愿变为现实。有的出租车司机宁愿跑空车,也要尽快体验隧道的风采。(杜振珂、张勇摄影)
瘦西湖隧道在施工中坚持工程与环保同步推进,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2013年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获评第十九批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目标项目”。(杜振珂、张翀摄影)
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创造了全断面黏土地层平均日掘进4环8米、最快日掘进6环12米的纪录,德国盾构专家称,“这是盾构机在同类不良地层掘进中创造的世界最高纪录!”(杜振珂、刘巍摄影)
为感谢隧道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扬州市政府在隧道东出口的北门遗址旁建起了隧道纪念林,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庆民(中)与扬州市有关领导共同挥锹植树。(张勇、张翀摄影)
通车前夕,瘦西湖隧道工程指挥长、中国铁建十四局副总经济师戴洪伟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张勇、刘巍摄影)
瘦西湖隧道内共安装了100个高清摄像头,对隧道通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隧道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逃生通道,仅穿越湖底的1.28公里路段就设有200多个通道。(杜振珂、张翀摄影)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
相关专题 |
· 专题六(建筑工程、房地产)(12) |
热图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
无线·手机媒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