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 为何改?如何改?

半月内三次重要会议谈国企改革 未来三年进入改革关键期

勾雅文

2020年10月14日10: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
 

“在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的前提下,要赋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各个企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辟国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已经是半个月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相关部门会议上的第三次“露面”。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短时间内,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国资委双双对国有企业未来三年的改革给出指示,并督促部署落实相关工作,通报相关成果,释放出国企改革未来三年真抓实干的信号——要有办法可依,有标准可监督,具体改革措施落也必须落到实处。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国企改革正步入关键阶段。在过去改革成果和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意义几何?未来三年改革走向如何?如何落实如何改?

国企改革走过三十载

坚持以市场化原则和互利共赢为导向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随之走过了而立之年。

国企改革到底改什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在12日的吹风会上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化原则和互利共赢为导向。简言之,就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让企业真正做优、做大、做强。

国有企业四个字,拆开既有“国有”,也有“企业”,“国有”是其基本,而“企业”功能则必须跟随国家市场经济的脚步不断完善。也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社会稳定方面真正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诞生在计划经济时代,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改革。

回看国有企业改革,其发展路径始终与国家发展保持一致。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利改税,从打破“大锅饭”实行承包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曾经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国有企业,是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上真正成长起来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解读国有企业改革时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国有企业改革从宏观层面上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从微观层面上讲,国有资本总量的增加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有重要意义。

调动活力 逐步形成体制机制改革

国企改革走实走深

国有企业改革以“1+N”的政策体系作为顶层设计,在此指导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在今年也进一步启动了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

翁杰明表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首次实现了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了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正在路上:改革要求企业办实事,改革方向要求更加深化,强调从体制机制的根本上对国有企业真正做到“放管服”,以混改、提高管理能力等方式,让国有企业去机关化。

目前,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正逐步完善。周放生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赋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各个企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辟国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随着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了新路。通过混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化活水流入国有企业,“一企一策”之下,切实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今年1-8月,我国中央企业共引进社会资本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28%。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中央企业与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超过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有改革,就会有挑战。以混改为例。不存在“一混就灵”。随着国企混改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宽,以混促改,经营机制转换不断加快,在开拓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适应性的压力。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如何管理,员工如何适应市场化,随之而来的就业稳定问题颇受关注。

李锦表示,改革过程中势必会有能力出众的员工涌现出来,优秀员工多劳多得对企业培养人才有好处。同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企业中冗余的人力资源持“稳改妥改”态度,肯定会保障基本民生和就业稳定。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明显提升,大量人才和企业家涌现出来。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从67家增加到了80家。

“三年行动”改革施工图已展开

有具体政策可对照 不允许企业不办事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启动,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已经展开。李锦表示,“1+N”政策体系从总体上对国企改革目标体系做出了规定。

在“1+N”政策体系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对号入座”,了解在具体环节上“如何改”。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该政策体系,明确国企改革过程中哪些环节“可参与”。

翁杰明在12日的吹风会上明确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然是施工图,一定是有项目、有完成的时间节点,也就是要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实、一定要向社会各方有明确的交待。

无论是按时间节点完成改革任务,还是对改革结果进行可衡量、可考察的评定,都无不在传递一个信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企业不办事。

在9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也强调,未来三年国企改革要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建立责任制,发挥地方积极性,创造性落实方案,发挥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企业家作用。

将改革落到实处,随着经营权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中企业家的角色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更多作用。周放生认为,未来三年国有企业通过混改将涌现一批能带队的企业家,他们将成为企业的领头羊。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在“对标一流”行动的推进下,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向世界一流企业靠拢,逐步彻底去机关化。随着企业经理人制度的引进,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特点的管理方式或将进入国有企业,如市场化选聘、市场化考核、市场化薪酬、经理人项目跟投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既重要也必要。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也将在建设有核心竞争力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在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样板作用、领头作用、引领作用、保障作用及基础性作用。 

(责编:勾雅文、庄红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