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 為何改?如何改?

半月內三次重要會議談國企改革 未來三年進入改革關鍵期

勾雅文

2020年10月14日10: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在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的前提下,要賦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權,鼓勵各個企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開辟國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10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再上新台階。

這已經是半個月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相關部門會議上的第三次“露面”。9月27日,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及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為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定准了基調。

短時間內,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務院國資委雙雙對國有企業未來三年的改革給出指示,並督促部署落實相關工作,通報相關成果,釋放出國企改革未來三年真抓實干的信號——要有辦法可依,有標准可監督,具體改革措施落也必須落到實處。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始,國企改革正步入關鍵階段。在過去改革成果和現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意義幾何?未來三年改革走向如何?如何落實如何改?

國企改革走過三十載

堅持以市場化原則和互利共贏為導向

改革開放四十余載,國有企業的改革也隨之走過了而立之年。

國企改革到底改什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杰明在12日的吹風會上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始終堅持以市場化原則和互利共贏為導向。簡言之,就是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讓企業真正做優、做大、做強。

國有企業四個字,拆開既有“國有”,也有“企業”,“國有”是其基本,而“企業”功能則必須跟隨國家市場經濟的腳步不斷完善。也隻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在社會穩定方面真正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有企業誕生在計劃經濟時代,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地進行相應改革。

回看國有企業改革,其發展路徑始終與國家發展保持一致。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到利改稅,從打破“大鍋飯”實行承包制,再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曾經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國有企業,是在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路上真正成長起來的。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解讀國有企業改革時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國有企業改革從宏觀層面上講,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從微觀層面上講,國有資本總量的增加對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有重要意義。

調動活力 逐步形成體制機制改革

國企改革走實走深

國有企業改革以“1+N”的政策體系作為頂層設計,在此指導基礎上,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拉開序幕。與此同時,國務院國資委在今年也進一步啟動了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

翁杰明表示,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首次實現了對中央企業的功能界定分類,全面完成了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和質量大幅提高。

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正在路上:改革要求企業辦實事,改革方向要求更加深化,強調從體制機制的根本上對國有企業真正做到“放管服”,以混改、提高管理能力等方式,讓國有企業去機關化。

目前,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正逐步完善。周放生認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形成,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賦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權,鼓勵各個企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開辟國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隨著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轉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蹚出了新路。通過混改,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化活水流入國有企業,“一企一策”之下,切實推動了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

今年1-8月,我國中央企業共引進社會資本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長28%。通過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中央企業與廣大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實現協同發展,投資入股超過6000家的非公企業,投資總額超過4000億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隱形冠軍”和各領域的龍頭企業。

有改革,就會有挑戰。以混改為例。不存在“一混就靈”。隨著國企混改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寬,以混促改,經營機制轉換不斷加快,在開拓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適應性的壓力。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如何管理,員工如何適應市場化,隨之而來的就業穩定問題頗受關注。

李錦表示,改革過程中勢必會有能力出眾的員工涌現出來,優秀員工多勞多得對企業培養人才有好處。同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對企業中冗余的人力資源持“穩改妥改”態度,肯定會保障基本民生和就業穩定。

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推動了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明顯提升,大量人才和企業家涌現出來。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從67家增加到了80家。

“三年行動”改革施工圖已展開

有具體政策可對照 不允許企業不辦事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啟動,未來三年落實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和頂層設計的具體施工圖已經展開。李錦表示,“1+N”政策體系從總體上對國企改革目標體系做出了規定。

在“1+N”政策體系的指導下,國有企業可以有效“對號入座”,了解在具體環節上“如何改”。同時,民營企業也可以通過該政策體系,明確國企改革過程中哪些環節“可參與”。

翁杰明在12日的吹風會上明確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既然是施工圖,一定是有項目、有完成的時間節點,也就是要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向社會各方有明確的交待。

無論是按時間節點完成改革任務,還是對改革結果進行可衡量、可考察的評定,都無不在傳遞一個信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落到實處,在這個過程中不允許企業不辦事。

在9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及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也強調,未來三年國企改革要強化部門責任落實,建立責任制,發揮地方積極性,創造性落實方案,發揮國有企業負責人的企業家作用。

將改革落到實處,隨著經營權不斷完善,國有企業中企業家的角色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更多作用。周放生認為,未來三年國有企業通過混改將涌現一批能帶隊的企業家,他們將成為企業的領頭羊。

未來,國有企業改革在“對標一流”行動的推進下,將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管理方式向世界一流企業靠攏,逐步徹底去機關化。隨著企業經理人制度的引進,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特點的管理方式或將進入國有企業,如市場化選聘、市場化考核、市場化薪酬、經理人項目跟投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大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既重要也必要。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也將在建設有核心競爭力市場主體的過程中,在創新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保障社會民生和應對重大挑戰、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發揮樣板作用、領頭作用、引領作用、保障作用及基礎性作用。 

(責編:勾雅文、庄紅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