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新國企: 聚力,打造中國核電的國家名片

2017年09月05日15:27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砥礪奮進新國企: 聚力,打造中國核電的國家名片

圈兒會.jpg

中建二局的傳統崗前“圈兒會”:帶班班長在給大家進行崗前任務布置及交代施工注意事項。

海外網北京9月5日電 8月29日,當我們走進“華龍一號”項目建設現場,恰逢台風“帕卡”在我國西南沿海登陸,廣西境內大分部地區暴雨如注。然而位於防城港市的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二期工程的建設現場卻熱火朝天。來自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二局)的650多名專業工程師和近4000名技術工人正為這項“國”之重器努力奮戰。大雨中,即將換班上崗的工人師傅們圍成一圈,正在進行傳統“圈兒會”:帶班班長在給大家進行崗前任務布置及交代施工注意事項。在“圈兒會”隔壁的華龍一號焊工培訓學院裡,一場焊工比武大賽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走在廠區內,“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號召在鼓舞著每一個人,中國核電人干事創業的激情在此燃燒。

“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廣核集團和中核集團聯合研發,擁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而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的建設,是中國自主品牌核電站建設的“樣板間”,不僅是中廣核“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也是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的參考電站。三十年來,中國核電堅持自主創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吸收到超越,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中國核電發展邁入全新階段,中國核電正在作為中國制造高技術、高標准、高經濟帶動性的典型代表,成為國家的一張新名片。

從跟跑到領跑,三十年鳳凰涅槃

時間追溯到1987年,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開工建設。當時,我國商用核電建設無論從技術還是施工尚處一片空白。在此背景下,中方與與法國、日本等國際大公司合作,組成三國四方的HCCM核電建設合營公司負責大亞灣核電站的工程建設,作為重要一員的中建二局承擔了該工程常規島的土建施工。當時,技術要花錢買,專家從外國請,施工以外方公司為主導。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廣核集團帶領國內核電產業鏈企業,承擔起了打造自己國家核電品牌的歷史使命。

三十年,這樣的數字讓人激動:

中國大陸已建成投運核電機組36台,排名世界第四。

中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0台,其中10台採用最新第三代核電技術,是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

三十年,自主創新的成績讓人振奮:

2013年4月,華龍一號技術方案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GRSR安全審查。

2014年8月,華龍一號技術方案通過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2015年12月,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完全採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HPR1000)。

“防城港核電站項目承載著核電人三十年的夢想。三十年前,我們沒有標准,沒有技術,沒有人才。經過三十年的自主創新發展,今天我們有了自己完全知識產權的核電站,這是我們祖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標志性工程。從未來講,也將對我們核電走出去具有標志性、裡程碑式的意義。”中國廣核集團文化宣傳中心主任助理袁昌紅說。

三十年,建成了,學會了,超越了。三十年,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一步一個腳印。“華龍一號”的面世,使中國人長期孜孜以求的願景變成現實。

中國核電人不辱使命,砥礪奮進,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創新發展之路。

以最嚴苛的質量標准建造最安全的核電站

為了核電安全,中國的核電建設者們一直在努力攻堅。

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宮廣臣介紹,“華龍一號”的核電技術包括了核電站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和培訓的一整套體系,在安全性上,按照中國的最新安全標准HAF102的要求以及美國URD、歐洲EUR的相關要求,每個環節都上升到新的高度。採用單堆布置,優化核島廠房布置,更好地實現實體隔離,避免安全系統共模失效。按照縱深防御原則設計的安全系統為“華龍一號”配置了實體隔離的三個安全序列,就像三道相互獨立又協同聯動的安全屏障。它最核心的核島廠房,吸收日本福島事故經驗反饋,增強電源和冷源,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維持72小時無人工干預不出現失控,而且雙層安全殼設置環形空間通風系統,降低了事故情況下放射性物質向外部釋放的風險。外殼還可抵御外來類似大型商用飛機撞擊等的突發極端性災難。

今日,“華龍一號”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領先的核電技術,就是因為該技術在安全系統設置上完全升級。

核電,安全大於天。核電建設施工的高標准高質量,是核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保護屏。

作為我國核系統外唯一一家獨立承建核島土建工程的建筑企業,和核系統外唯一一家“常規島-核島土建一體化”施工的建筑企業——中國建筑承接了該“華龍一號”項目核島施工建設的重擔。從參與大亞灣核電站建設開始,中國建筑陸續參建多座核電站。從全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建筑參與建設了其中的二分之一,有著豐富的核電站施工建設經驗,但像“華龍一號”技術工程這樣的高精尖施工建設也尚屬首次。如何讓圖紙完美落地、精准施工是個巨大的挑戰。

“我國核電技術採用新理念、走了新路徑,這也要求核電土建必須跟上,施工的邏輯順序、工法與技藝、配合與推進,都要適應新的技術路線。”中建二局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部經理李光遠說。

為迅速開展工作,2016年5月,在項目開展前期,負責項目建設的中建二局從各核電項目抽調十幾名經驗豐富的建設者由李光遠帶隊抵達防城港開始前期工作准備。針對核島土建建設難度大,無參考先例等困難,李光遠帶領項目組採取樣板先行,開展1:1模擬實驗,以便攻克技術難題,提升施工質量。在項目組的日夜攻關下,僅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項目部就完成了前期准備工作。

2016年12月23日,4號機組核島反應堆筏基順利完成澆筑,前期最硬的骨頭啃下來了!廣西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核島土建工程正式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隨著施工深度推進,后續工程帶來的挑戰接踵而至,中建二局防城港核電項目科技攻關小組的工作也在日夜奮戰,集中攻關。

在項目部的金屬實驗室,我們看到工人正在一台台的專業儀器前比對X光片。中建二局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金屬實驗室主任蔡宴輝向我們介紹:“目前正在進行鋼襯裡施工的3號機組,一萬多平方米的鋼板全部要通過焊接成形,把這些鋼板平攤開來,能鋪滿一個半的標准足球場。核電的要求很高,焊縫不能出現高於1.5毫米的單個氣孔,即便氣孔很小,也不允許連續出現,否則就是不合格。”談到核島鋼襯裡焊接的嚴格標准,蔡宴輝說,“這麼小的氣孔肉眼很難分辨,我們採用無損檢測的方法,100%覆蓋,為鋼板拍攝X光片,用專業儀器檢測焊縫,再小的氣孔都逃不出我們的火眼金睛。這樣高質量的鋼襯裡焊縫,我們已經完成了950多米,一次性檢驗合格率達到97.2%”。

如此精准的施工工藝,在世界范圍內目前尚難以被超越。面對我們由衷的欽佩和贊嘆,中建二局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經理李光遠說:“建設核電站,尤其是建設華龍一號的‘樣板間’,挑戰和壓力確實不同以往,但是,我們每一個中建人所信奉的職業精神都是,以最嚴苛的質量安全標准,為中國建造品質代言。為安全負責,為質量負責,這是我們建設者的職責所在。”

為安全負責,為質量負責。正是建設者們對工程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堅守,守護著核電站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托起了我國核電建設的巨擘。我們看不見他們的汗水,可我們看見“華龍一號”正在建設者們的手中漸具規模,磅礡而起。

攜手出海,聚力打造核電建設的國家名片

隨著中國核電技術的不斷進步,核電也將作為一張國家名片走出國門。

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公布《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實施方案》,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核電迎來了走出去的重要機遇期。

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旗艦產品,“華龍一號”成熟而優秀的技術受到了全球關注。然而,一個完整的核電站項目出海,涉及到的整個產業鏈企業有5400多家。並不是產業鏈上的企業都具備出海的能力,為了中國核電這張國家名片走出去,“華龍一號”的主要研發單位——中廣核主動承擔起了帶領核電產業鏈企業“抱團出海”這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

據中國廣核集團文化宣傳中心主任助理袁昌紅介紹,中廣核始終通過項目帶動提升國家核電產業鏈的國產化能力,從嶺澳核電站一期到嶺澳核電站二期,逐步有意識地提升核電產業鏈上的國產化比例。

目前,中廣核集團工程公司在國內牽頭成立了“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由中廣核工程公司與相關產業鏈企業一起聯合進行技術攻關,並由中廣核工程公司牽頭與國外進行合作,再通過集中簽約和訂單分發的形式,把相關產業鏈的國產化能力帶動起來。

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帶動我國核電建設的裝備、技術、標准、服務等走出去,7月28日,由中廣核牽頭,中核建、中國建筑、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10家核電工程建造及裝備制造企業共同在廣西防城港核電基地召開了“華龍一號項目高層峰會”。會上,10家企業的負責人簽署了聯合宣言,將共同推動“華龍一號”實現全范圍設計能力掌控、設備和材料國產化能力提升以及先進制造和建造技術實施,並將“華龍一號”示范項目防城港核電二期建設成標杆項目,為“華龍一號”項目批量化建設及“走出去”創造條件。

目前“華龍一號”示范項目的設備國產化率已達85%以上,關鍵材料、核心技術的全面自主化的華龍一號已滿足全面參與國際核電市場競爭的要求。

繼與法國電力集團(EDF)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之后,中廣核正在中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加大力度推進“華龍一號”出海。目前,我國已與英國、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個國家在核電站建設領域達成了合作意向。

袁昌紅說,“從拼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我們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企業走出去,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做出自己的貢獻。”

(責編:李楠樺、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