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事迹——

中国电科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以信息化手段支持抗疫 

2020年09月09日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大考。

作为国家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大数据分析工作专题组和科研攻关组信息化专班核心技术支持单位,中国电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初心使命,在认真加强自身防疫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主动对接有关部委第一时间组织电科云公司、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太极计算机公司等重点骨干单位,紧急组建200余人、平均年龄32岁的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不眠不休、持续作战,开发上线并免费向公众提供“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疫情防控和保障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集结,高高低低的肩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牵动人心,更压下责任。

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防控疫情,既是对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履行国之重器责任担当的一次特殊考验。

在本次“大考”中,中国电科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充分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以更有价值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取得了丰硕成果。

1月31日开始,先头“部队”集中在部委机关的两间会议室里工作,吃住都很不方便。但疫情的快速爆发,让他们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只希望速度再快一点,数据再全一点,能够更好地建立权威数据模型、预测疫情发展态势、打造疫情数据产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基本上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3点左右,开车到家简单闭个眼,早上8点又要开始工作。”参与其中的项目人员对那些瞬间记忆犹新,但又感到非常充实。

转场电科院之后,忙碌依旧。只要接到任务都会无条件尽快完成,高强度工作已让他们分不清白天与黑夜。有时候吃着饭竟然就睡着了,有时候“眯五分钟”也会成为一种奢望。“这样的状态确实非常辛苦,但凡事都要看怎么想,一想到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这点辛苦根本算不上什么了。”直面压力,他们是如此的乐观。

创新,远远眺望的双眼

欲览春色绿儿处,须上青山更高峰。

为了让有隐患的人及时得到关心,让无隐患的人安心畅行,团队基于大数据科学建模,在短短的时间里,以县域为单位,对疫情进行风险预测,为全国范围内的县(市、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预警和参考,为国家卫健委制定县域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人群判别标准提供支撑;研发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应用软件,构建了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平台、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服务社区、交通、企业等的7个APP,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

为更好更快的将信息化抗疫成果应用于民生领域,中国电科发挥央企在数据、技术端的独特优势,以“央企+民企”“云+端”的优势互补新模式,通过“一网畅行”大数据系统,以及全国通用的“畅行码”,全力支持与社会民生关系密切的美团(外卖)、滴滴(出行)、顺丰(快递)、多点(电商)等头部企业,在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尽快恢复服务能力,便捷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协力,高高飘扬的旗帜

一场抗击疫情的战斗,既考验着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检验着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冲到战斗最需要的地方,让党旗迎风飘扬,让党员的身份写在脸上,这是中国电科的实践,也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展现。

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候,攻关团队组建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党员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在实处、干在一线,更好地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为打赢这场战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榜样的感召和带动力是无穷的,也是现实的。

在大数据攻关团队党员先锋模范影响下,有多名优秀的科技骨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选择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对标。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深受身边党员鼓舞,有32位科技工作者,包括25位90后,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7位同志火线入党,把自我奋斗的“小我”融入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大我”中用奋斗印染“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的闪亮底色,用科技书写“国之重器”的责任担当。

在本次科技抗疫的战斗中,社会公众对中国电科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认可度创新高。团队工作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超过100家央媒和部委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效缓解了社会公众焦虑,体现了央企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统计,有关中国电科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工作的报道得到超过1200家媒体发布或转发超过40000次,各类宣传材料触达7亿人次。

(责编:勾雅文、史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