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荣揭示宝钢版中国“钢铁故事”

2019年09月19日08: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陈德荣揭示宝钢版中国“钢铁故事”

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年产粗钢不足16万吨,到如今年产钢9.28亿吨,连续20多年居世界第一。高端钢材国际竞争力已经具备,单价高于2000美元的钢材,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中国钢铁业,在国内完全竞争的制造业门类中,是率先具备了全球性产业竞争实力的行业之一。

钢铁产品,被称作制造产业的“粮食”,是基本原材料。一部钢铁发展史,几乎与整个制造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同步随行”。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是一位“老钢铁”,大学里学的是冶金专业,也在地方钢铁企业工作过,熟悉钢铁业的发展过程,也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他最近作了一次演讲,娓娓讲述了他心目中的中国“钢铁故事”。

70年来,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钢铁工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代代钢铁人的不懈奋斗,使我国走出了钢铁紧缺的困境。1996年,全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如今年产钢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创造了世界钢铁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如果没有钢铁,现在随处可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高铁动车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就无从谈起,我国造船工业也不可能在全球占到那么大的比重”。

新中国的钢铁史,总是与新中国的汽车史、装备制造史等联系在一起,关键的“章节”往往互相交集,形成“合史”。在中国宝武的“企业志”中,有一个钢铁人耳熟能详的“O5板”故事。上世纪80年代,国内钢材市场有一句顺口溜“桑车遍地跑,浑身进口料;海尔满商场,没有国产钢”。为支撑汽车工业的发展,当时宝钢的领导说,如果上海大众所需的高等级钢板都需要进口,那么建设宝钢的意义在哪里?应将目光投向汽车板国产化,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产量、质量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克服重重困难,1990年6月8日, 中国第一块高档汽车面板O5板在宝钢问世,拥有了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掌握的生产能力。如今,宝钢汽车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半壁江山,每两辆车中就有一辆用的是宝钢钢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钢铁史上,还有一个更为生动的“皇冠上的明珠再出高价也买不到手”的自主研发故事。曾经,国际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先进钢铁企业能够生产取向硅钢,我国长期面临着技术封锁,“即使出高价,也买不到顶端技术”。为摘取这颗“钢铁皇冠上的明珠”,宝钢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巨资建设硅钢实验室,十年磨一剑。2008年5月15日,宝钢取向硅钢第一卷成品下线。之后宝钢不断攻坚克难,生产出高磁感取向硅钢和激光刻痕产品,高端取向硅钢品种接近或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并通过全球最大变压器制造商的认证,不仅满足了三峡工程等国内大型水、火、核电工程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且走出国门,在品种、质量、数量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是国内钢铁业内“智囊型”的研究专家。他对于新中国这部钢铁史的分析更为理性:“建国以来钢铁工业的发展,成功解决了钢铁‘有没有’和‘够不够’的数量问题,当前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关键是要解决‘好不好’的质量问题。‘高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据李新创分析,从国际上看,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呈稳定波动的发展态势;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世界钢铁的产业形态、生产经营、发展方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钢铁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呈现既互相竞争又协同融合的大趋势。从国内看,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将会有所下降,钢材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弧顶阶段,中长期总体趋于下降。不过,中国钢铁工业拥有世界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世界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世界最多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世界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世界最快最及时的服务体系,仍将长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过程中,“提高钢材供给质量、改善钢材供给结构”,将是推进中国钢铁工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李荣/上海报道)

(责编:王醒、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