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创投须坚守“三不”策略

记者 周琳

2018年11月19日08: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国有创投须坚守“三不”策略

  受托管理的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认缴出资89亿元,基金总募集规模464亿元,财政资金杠杆倍数近6倍;参股基金投资企业超70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98%,早期及早中期企业占89%;被投企业共实现销售1365亿元,新增专利1.01万个,产出创新成果15994项。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政府功能性资金的出资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平台、国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机构,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战略新兴领域提前布局。

  项目偏早期、投资金额大、回报时间长……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让国有资本能投向刀刃,撬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主导了大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早期投资的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沈伟国,剖析了他的秘诀。

  不急躁

  ——四个“坚持”里的“恒心”策略

  在与沈伟国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提到最多的词是“坚持”。他告诉记者,作为国有创投企业,上海科创投将继续坚持投向早中期项目,坚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发挥国有功能性创投企业平台作用,坚持服务科技中小企业成长。

  就在前不久,上海科创投投资的盛美半导体生产的设备,成功搬入其投资的“华力二期”12英寸先进生产线项目;更早之前,其投资的中微半导体生产的设备,也已成功搬入另一重点项目中芯国际的新生产线,这种产业链创新链的合作提高了上海集成创新、整体发展的效应。

  事实上,集成电路成为投资热点也不过是近期之事,众多因素催生了这一领域开始吸引风投追捧的目光,不仅不少项目估值上涨,关注这一领域的基金也明显增加。而这一投资金额大、回报时间长的行业,过去离“风口”的距离其实很远。

  “看起来我们有一些集成电路的投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不少项目都是我们十几年前布局的。现在的一些明星项目,在那个时候其实都还只是个种子,而国有创投的作用不就是发现种子、陪它长大吗?”沈伟国说。

  国家确定要发展集成电路,并非一蹴而就。在集团集成电路发展的投资方向中,不仅是支持生产,也支持设计、装备、材料,现在产业链上下游很多项目才露出尖尖角。

  “顾忌早期项目?这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国有的布局就是要早一点,培育的时间要长一点。所谓前瞻性的领域,一般基础不是很厚,技术的探索、人员的培育、市场的接受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艰难、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但因为是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就必须耐得住这个寂寞。”沈伟国说。

  这是一种默契的“配合”。“我们更有决心、恒心一些,能忍受的时间更长一些。”沈伟国说,集团按照政府部门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以直接投资、基金投资、政府专项资金投资等多种方式、多重渠道对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进行了系统性和基础性布局。

  通过多年的深耕细作,致力于具有鲜明特色的“上海制造”品牌企业的打造,如今恒心有了回报。据介绍,目前集团已投资各类集成电路企业50余家,形成包括设计、装备、制造、材料等几乎涵盖全产业链的投资组合,投资阶段上也实现了早期、成长期、产业投资、并购等所有阶段的全覆盖。

  “恒心”也有一些坏处,容易让公司投资团队对回报率产生倦怠之心。因此,科创投也在政府国资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创新培育跟投机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的投资,可以用估值代替资产评估结果,并由公司投资团队的跟投基金同步进入,降低道德风险、提高投资效率。

  “国有创投对合规性要求比较高,对被投资企业的各种指标、制度安排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让我们容易错失一些抢手项目。”沈伟国说,在普适的标准上,创投机构都是一样的,在这个市场化非常高的领域,大家判断团队优劣、项目好坏、技术先进性、知识产权体系等基本条件。但国有创投也有其独有的特性,放大恒心的力量、做强服务的灵活性,把优势做优是科创投一直努力的方向。

  不同质

  ——四个平台中的“差异”发展

  在科创领域有一个常被引用的比喻: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研究、开发中试、工业生产三个环节所需的资金配比是1∶10∶100,每一开发阶段资金都是前一阶段的十倍。一旦投入不足,创新闭环就会被打破,前期投入也会付诸东流。

  “上海科创投希望构建推进上海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全功能形式的投融资平台。”沈伟国说,借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推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一是构建了政府基金投资管理平台。一方面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出资10亿元,参与规模100亿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个,投资额15亿元。”沈伟国说。

  二是构建了政府战略新兴项目出资管理平台。投资的多个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第四家具备高端光刻机系统设计与集成的高科技公司;上海中微半导体公司研发生产的集成电路设备进入国内外先进制造生产线,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与突破;盛美半导体设备公司201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等。

  三是构建了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平台。沈伟国说,国有创投企业的直接投资始终围绕政府的战略导向展开,如:聚焦政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装备制造、振兴实体经济战略等。集团成立三年来,累计实现投资项目上市127家(历年累计172家),获各类成果奖项110项(其中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11家企业(爱奇艺、挂号网、平安好医生、找钢网、沪江网、七牛云等)成为细分行业内领军的企业。

  四是构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创投集团为创新创业企业打造了全功能形式、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大平台,通过探索科技金融的新形式,形成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投资、贷款、担保、服务”联动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投资机构,上海科创投集团不仅成为培育品牌的“加速器”,同时还打响了自有品牌的美誉度。“未来,我们将孵化更多品牌。”沈伟国说,要进一步发挥国用功能性创投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和投资团队,来参与上海的品牌打造,形成孵化品牌的“流水线”和“加工厂”。

  对于现在投资界的“风口”说,沈伟国表达了一些忧虑。快速的切换投资行业方向,并不利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培养,投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要的战略行业不能只是一种“fashion(时尚)”,而是要沉下心去、不急不躁。

  在与被投企业的沟通中,这种“长线发展”的策略,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和投资机构一起看长远。“在各种决策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一直会提醒,帮助他们来看长远,坚持既定的企业发展方向。”沈伟国说。

  不短视

  ——“创投+服务”的“扶梯子”之人

  其实,去年底至今,当不少人还纠结于“上海有没有错过互联网”这个论调时,一批在国际赛场竞争、在创新领域领跑、在技术尖端游走的互联网大咖和新经济企业,已然成了黄浦江畔的常客。一次次牵手,一家家签约,一个个落地,倏忽间,“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发现,有人、有约、有项目、有创新……这个一度被认为与互联网互动不够“亲密”的城市,变得更新潮、更专业化、更国际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上海落子如飞,犀利抢镜,科创中心建设热潮涌动。

  “科创中心建设无法用短期效益来评价,这不是一天建成的。”沈伟国说,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研究、创业、产业,高校、研究所、开发区,整个链条几十年积累,构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底蕴。从风投这个领域,也可以窥见上海在科技产业革命中的细致深谋。

  以集成电路为例,上海是全国最早一批有专门基金的地方,张江、漕河泾等园区,也孕育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中坚力量。如今,科创中心建设是把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非常高瞻远瞩的,也是上海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沈伟国说。

  过去是跟跑,未来是并跑甚至领跑,更需要加快蓄能。提供“上海服务”,助力“上海制造”,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投资机构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四大品牌”是构筑上海未来战略优势的“梯子”,那么投资机构就是“扶梯子的人”,让每一个创新创业者走得更加稳健。

  对此,沈伟国表示,下一步集团还是要聚焦国家战略,发挥国有创投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支持重点战新领域企业的发展;聚焦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围绕5G、AI、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新领域和新兴产业,加大布局力度;聚焦产业链和平台的联动,推进创投企业、投资项目间信息交流、业务协同、投资联动与资源共享;聚焦改革创新发展,集团将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集团的市场化改革;聚焦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例如生物医药等关乎民生的领域。

(责编:李楠桦、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