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战略撑起“榨菜第一股”

记者 何宗渝 黄兴

2018年10月24日0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精品化战略撑起“榨菜第一股”

  作为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股39.65%的国资控股企业——涪陵榨菜多年来在改革中创新前行。涪陵榨菜此前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8年1至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亿元至5.32亿元,同比变动45.00%至75.00%。而根据此前的业绩公告,这家榨菜行业龙头企业在去年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35.64%和61%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64亿元、利润3.0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4.11%和77.52%。

  作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佐菜,涪陵榨菜缘何“走红”?“这得益于大力实施的‘精品化’战略,不断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品质、品牌提升,根据百姓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变化,推出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周斌全告诉记者。

  价格贵了 销量不降反升

  作为“榨菜第一股”的涪陵榨菜占据了全行业约40%的市场份额,去年其利润同比增长61%,今年上半年继续大增77.52%,均远高于同期营收增幅。

  “涪陵榨菜股价的相对稳定是技术品质提升、产品战略调整的结果。我们的产品品质越来越好,尽管价格随之提高,但销售情况反而更好。”周斌全表示,以一袋100克的普通榨菜产品为例,以往一袋卖5毛钱,现在卖2元、3元,销量反而在提升;一些高端瓶装榨菜一瓶15元左右,市场反应非常好。

  以“精品化”战略促品质提升

  记者走访涪陵榨菜集团看到,几辆载重30吨的货车依次停在厂区门口等待装载。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

  周斌全介绍说,以前酱腌菜半成品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但随着人们对卫生条件、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更多消费者乐于选择品牌榨菜成品,半成品几乎全部退出市场;尽管在此过程中品牌榨菜价格有所上涨,但消费者对原本就便宜的榨菜价格并不敏感,市场规模反而扩大。

  周斌全还补充称,以往榨菜都被用作佐菜,但近几年在广东、广西等地榨菜被广泛用作植物性调味品,比如炒菜、蒸菜时加入榨菜取代食盐,进而拓展了榨菜的消费范围,如在广东榨菜蒸鱼、榨菜蒸排骨已经成为一些酒店、餐厅的大众菜品。

  此外,涪陵榨菜集团近年来大力实施“精品化”发展战略,优化布局鲜脆菜丝、脆口榨菜、脆口萝卜、瓶装“下饭菜”等主力产品和重点产品。其开发的“脆口”系列休闲食品,选取青菜头芯和萝卜芯做成甜酸颗粒并严格控制盐度,自推出后销售额年均增速超过50%,成为年轻群体十分青睐的“零食”;高端瓶装“下饭菜”尽管每瓶售价达15元左右,但仍很受消费者喜爱,2015年该产品销售额仅为几百万元,今年则有望超过1亿元。

  据悉,涪陵榨菜集团近年来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腌制、清洗、分切、压榨、拌料、包装全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滚筒旋转式喷淋清洗机、三维切分机、三级滚筒旋转分级机、全自动组合式计量称重机、全自动充氮/真空包装机等自动设备的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尤其是涪陵榨菜推出的“脆口”系列产品,是国内唯一采用充氮包装技术的产品,不仅不用添加保鲜剂,口感还较其他产品更佳。

  百亿元榨菜产业集群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作为“中国榨菜之乡”的重庆涪陵区从榨菜产业中受益颇多,目前已形成近百亿元规模的榨菜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产销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据悉,涪陵榨菜产业有100多年历史,2017年青菜头种植面积72.5万亩、总产量达16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47万吨,实现总产值90多亿元。20世纪80年代全区有300多家榨菜生产企业,近年来一些落后企业被逐渐淘汰,目前有企业36家、年成品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占据全国榨菜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当地人戏称涪陵为“一座靠青菜头垒起来的城市”。近年来当地有16万户、60多万人种植青菜头,全区超过一半的人口从事与榨菜产业相关的产业,约70%的耕地用于种植青菜头,人均榨菜纯收入2665元。

  周斌全认为,涪陵榨菜的走红,反映出企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了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将小小的青菜头做成了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涪陵将建成全球最大青菜头种植基地、世界最大榨菜智能化绿色生产基地,到2020年产销成品榨菜50万吨、实现总产值150亿元、利税25亿元。

(责编:李楠桦、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