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四川发展 探索金融创新

记者 黄少达 杨明炜

2018年10月18日08: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服务四川发展 探索金融创新

  四十年改革开放,浪迭潮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改革中奋进,在开放中成长,既见证了四十年的家国伟业,也与时代同行,倾力践行了国有大行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百年传承 建功历史征程

  作为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银行,中国银行在成立之初即入蜀设立分支机构。历经旧中国的风雨如晦,踏过新中国的解放征程,1979年7月,中国银行成都分行正式成立,并于1992年更名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开启了四川中行的历史新篇章。

  1979年,办理川内首笔旅行支票;

  1980年,办理川内首笔买方信贷业务;

  1983年,办理川内首笔美元浮动利率贷款;

  1984年,办理川内首笔出口押汇业务;

  ……

  沐改革开放春风新生的四川中行,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职能,成为助力四川外贸发展的排头尖兵与前行先驱,极大地支持了四川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相继颁布实施,金融体制变革持续深化。四川中行积极改换经营理念,成功实现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业务范围迅速扩展,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兴盛注入源源不竭的金融活水:发行川内第一张信用卡、川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率先推出12家“个人理财服务中心”、与成都市政府签订“城建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为成都电信局发放7264万奥地利先令的奥地利政府混合贷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中行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震后次日即恢复营业,开展应急和特殊金融服务;在受灾严重区域——北川县新设机构建制,成为震后该县第一家开业的商业银行;累计发放各类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相关贷款近2000亿元,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同年,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四川中行响应总行“奥运服务年”号召,全程构建国际化银行服务标准,建立绿色通道等体系化快速响应机制,为四川参与建设奥运设施企业、广大市民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数十载风雨兼程,根植川蜀热土的四川中行,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前驱,为地方建设服务,为百姓民生谋福,与四川同呼吸共命运,成长为业务品类齐全,专业人才汇聚,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优势突出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下辖营业机构逾500家、全行员工超万人、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近年来,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广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勇于探索与变革的四川中行,也因时而新、应时而变,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争做逐浪新经济时代金融业典范。

  立足本源 助推区域发展

  多年以来,四川中行始终坚守国有金融机构的初心与天职,着眼实体经济发展,主动对接地方实际,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2015年11月,中国银行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十三五”期间首家与省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四川省积极推进协议项目落地,累计投放本外币资金超过2000亿元。

  2018年8月,贯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会议精神,中国银行成为响应省市政府新战略规划的首家金融机构,与四川省政府签署《“四向拓展 全域开放”金融合作行动计划》,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仅如此,该行还与成都市签署《“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金融合作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四川中行投放近500亿元支持地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了成兰、成贵、蓉昆等高铁,巴陕、巴广渝等高速公路项目和成都地铁等项目,为蜀道不再难持续“输血”助力。

  聚焦大国重器,不忘民生普惠。四川中行抓大不放小,直击小微企业成长痛点,通过服务模式优化、产品创新、专营机构设置等路径,实实在在扶小助微,累计为川内小微企业投放贷款超千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实招。该行积极强化与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和税务局的协作联动,有效推动“科创贷”、“银税互动”等专属化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落地,对优秀的科技研发类中小微企业给予融资重点支持,近三年已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科创贷”近5000万元。

  突出优势 服务内陆开放

  凭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原本深居内陆的四川,如今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正在展现出强力的外向型发展潜能与需求。

  经过百余年的持续经营,中国银行在5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其中包括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最广的中资机构。四川中行秉承总行战略定位,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四川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了中行特色的精彩篇章。

  该行围绕四川产业特色,积极服务中国成达、新希望、东方电气等重点优质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支持越南、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等国家电站项目建设,助力全省首个“投建营”一体化融资支持的“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截至9月末,四川中行“一带一路”牵头银团贷款总额近30亿美元;累计为企业办理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融资业务超过4000万美元;近两年累计开立涉外保函逾30亿元,90%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出口信贷业务省内商业银行系统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迎时就势 探路金融创新

  时代风起云涌,金融转型与金融变革的大势已日渐凸显。四川中行重拾创业心态,与时俱进、实时变革,走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的新路子。

  四川省是国家唯一的以军民融合为核心任务的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中行响应国家号召,将军民融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军民融合业务领导小组”,确定了省分行牵头,绵阳、德阳、彭州等军民融合专业支行为龙头行的工作机制,制订了军民融合业务三年规划。同时,该行在管理方面多策并举,做到“四管理三创新”——审批绿色通道管理、授信资料简化管理、客户名单化管理、产品清单化管理;创新产品组合、创新抵质押模式、创新保密管理。

  截至目前,四川中行支持了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成发集团、中电科集团等50余户军民融合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授信总量近300亿元。2017年,四川中行为某知名川企量身定制了面向上游供应商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方案,实现全国首创“企业—中征平台—银行”三方直联的线上融资创新模式的首笔业务投放,为军民融合企业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服务新路。

  四川自贸区肩负着为西部内陆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被列为四川自贸区改革创新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四川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四川省大力实施“蓉欧+”互联互通战略,加快打造贯通欧亚通江达海的“一带一路”大走廊。四川中行与成都铁路局牵头在自贸区成立的专业公司共同探索研究中欧班列的“一单制”运输、结算和融资问题,开展了国内首次以铁路货物运单为载体,基于控货权及国内信用证结算的铁公联运“一单制”试点,成功办理首笔“一单制”国际和国内信用证业务,为陆路运输突破单证物权凭证限制、拓展金融属性、丰富实体企业贸易融资工具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智慧金融时代,四川中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更为便捷、美好的服务体验。据悉,该行已全面实现网点智能化转型,并设立了中小企业、票据、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等一系列特色专业支行,凭借突出的专业优势、鲜明的个性特色,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该行积极践行总行新战略,依托手机银行,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大力推广全流程线上秒贷的“中银E贷”、基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智能投资顾问“中银慧投”等新兴产品,打造综合金融移动服务平台,让客户一机在手、走遍全球,一机在手、共享所有。

  千方百计 支持精准脱贫

  多年以来,四川中行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针,举全行之力,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和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四川脱贫攻坚战中真抓实干的金融先锋队。

  作为国有大行,四川中行回归金融本源,在县域贫困地区持续强化信贷投放,优化信贷投向,加快脱贫步伐。截至目前,四川中行辖属贫困县机构贷款余额逾240亿元,金融扶贫贷款余额近百亿,贷款投向38个贫困县,受益人数超过19万人。其中,为贫困地区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投放扶贫贷款逾80亿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近4亿元,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贷款近14亿元,有效助力贫困地区突破发展瓶颈。

  扶贫先扶志,四川中行携手省人社厅、省就业局以及地方政府共促造血式扶贫,在广元剑阁县举办了全省首个由银行搭台、与政府联合、银行企业客户参与的扶贫就业招聘会,邀请80家企业客户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逾4000个。

  该行还积极响应总行号召,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邀请34家川籍大型爱心企业成为“公益中国”线上平台公益联盟单位,集结行内外4万爱心人士购买扶贫产品190万元。

  十年扶贫路,四川中行扶贫足迹已遍及36个县、64个村,派驻23名专职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帮扶资金累计超过1700万元。2016年,四川中行成为荣获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的唯一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未有穷期,开放一往无前。站在全新历史起点的四川中行,将坚执“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宏伟目标,立足川蜀,服务川蜀,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创造令人瞩目的新业绩,书写逐梦奋进的新篇章。

(责编:李楠桦、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