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央企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发布

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2018年09月27日08: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陆培法)今天上午,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在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空间应用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

  ■ 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空间站目前已经完成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实施13次飞行任务。

  2017年,随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全面展开,并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林西强说:“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核心舱发射等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建造阶段安排了实验舱I和实验舱II发射等7次飞行任务。”

  据林西强介绍,目前,空间站任务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完成,空间站核心舱初样阶段研制接近尾声,计划年底前完成转正样阶段评审工作;实验舱I和实验舱II正在进行初样阶段结构热控舱总装工作。

  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天宫二号在轨730余天

  截至9月25日,天宫二号已在轨正常运行738天,目前状态设置正确,各项功能正常、指标良好。

  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面搭载了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在轨运行两年多来,空间应用系统完成了预定的各项飞行试验任务,其中,空间基础物理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空间冷原子钟和伽玛暴偏振探测仪等实验项目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地球科学观测遥感器采用创新的技术体制,取得显著应用效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物理等实验发现了一批新的科学现象;量子密钥分配、伴随卫星等新技术实验,为未来空间应用技术发展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天宫二号将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

  2016年9月15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着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收官,天宫二号也圆满完成了两年的在轨设计。

(责编:赵爽、朱一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