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样板背后的青年担当

2018年05月04日13: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雄安样板背后的青年担当

  “雄安城建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座样板工程的“华服”离不开装饰工程人员的精心装扮。在即将与新区作别之际,记者与来自中建装饰集团3名青年项目管理者共同回顾难忘的百日奋战,回首他们与新区并肩走过的一段成长时光。

  一百多天瘦了27斤

  郑祥(右一)与年轻的团队在完工的项目前合影

  郑祥是一名“85后”,身份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内部装饰执行经理,负责近2万平米施工协调管理。

  去年12月10日,郑祥从北京一个项目被征调到雄安。“初到这个项目时很不适应,没有任何图纸,只有一张效果图,三周内根据效果图先后制定7套内装图,总共3000多张。期间又不断更新、修改,进行三次大调整。内饰材料有80多种,光是送审样品堆起来有一卡车。”郑祥说。

  郑祥已经在装饰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装项目给他带来不小的挑战。他说:“以前搞内装都是做完一步再做下一步,这个项目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挤着六七个人同时施工,你在上安装管道,我在下打吊板,还有装门的、抹灰的。工序何时插入、何时退出,都要划分成最小的单元,严格计划,非常考验协调能力。”

  郑祥在雄安新区奋战100多个日夜,90%的时间都是凌晨两点睡、六点起,体重从135斤降到108斤。“工期紧,要求高,一天也不敢松懈,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好。能在雄安新区的项目建设上做点事,家人都替我骄傲。”郑祥说。

  工期紧张得像沙漏

  王刚在“匠心绽放 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上分享雄安建设故事

  王刚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及配套用房外装项目执行经理,与郑祥同一天来到雄安新区。

  “来到施工现场的第一天就被惊呆了,工人和机械白天黑夜不停地运转,既兴奋又紧张。”王刚说:“我曾经做过8万多平方米体量的外墙项目,图纸深化、样品确认、材料采购……,通常要3至5个月。但是这么大体量,工期又这么短,还是头一次遇到。”

  王刚说:“工期紧张得就像沙漏一样时刻倒逼着我们,再按照常规做法肯定不行。原来是确定了图纸,再去印样、采购,这个项目必须三条路齐头并进。图纸能提前分析出来的,尽量分析全面,为先期打样抢时间。近4万平米的铝板加工周期只有15天,那就把压力分散给6个生产厂家。”

  “紧张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给你每天布置多少任务,而是今天你能谈下来几个厂、能研究几个方案、能有几个材料样品送过来,去追求极限。”王刚说:“很多次,有厂家晚上十一点来了,立马组织谈,等不到第二天。”

  成长堪比雄安速度

  技术达人郭志坚(中)与他的科技团队

  “90后”郭志坚,2014年大学毕业,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达人,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东方装饰项目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团队核心成员。

  “BIM技术的核心是信息,信息围绕模型走,建筑施工中所有工作一开始也建立在这个模型上。”郭志坚说,项目工期特别短,深化设计工作量很大,7名深化设计师刚开始工作几天就意识到按照传统工序不可能完成任务。

  郭志坚介绍说,后来,技术团队总结以前项目的经验,也经历很多失败后,终于摸索出一条基于BIM模型设计装饰施工方案的路子,通过BIM模型快速主材下单,速度比传统的CAD排版图提高了50%,而且可以达到减少返工、一次成活效果。“我们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项目实体沙盘,再配合VR技术,可以更充分地进行施工方案的模拟和优化,确保施工质量。”他说。

  “正是有了这个肯钻研、敢创新的团队,我们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顺利完工,助力项目施工团队创造出雄安速度。参与项目建设几个月,自己的成长堪比雄安速度。”郭志坚说。

(责编:朱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