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国企“联姻” 共同打造首都全口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

2018年01月02日16: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据北京市国资委网站消息,近日,央企“中国能建”下属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与首都国企“北京环卫集团”在京联合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首都全口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中国葛洲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协力推进平台建设工作。

此次合作是双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具体实践,未来将实现对首都产生的废纸、废橡胶、废织物、废塑料、有机废弃物、危废等废弃物的全量资源化处理,大力提升首都环境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大量可回收物混入生活垃圾

近年来,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这一战略目标,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全量收集、科学分类、安全处置和充分利用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可回收物的商品属性趋弱,越来越多的可回收物混入生活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织物、废金属等,总量已达到生活垃圾总量30%左右。这些可回收物没有得到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加剧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压力。

与此同时,可回收物回收行业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集约化发展水平差,回收效率低下,末端利用设施不全,存在“二次污染”,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四个服务”的要求差距较大,与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不匹配,行业亟需转型升级。

制度要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在政策层面,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建立以资源化为基础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方向。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要求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探索建立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提出,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高标准建设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文件,要求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型城市发展,开展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建设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大示范工程,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在国内外的城市管理实践中,资源化作为垃圾处理的三大原则之一,呈现出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瑞典等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由减量化、无害化向以资源化为主导的转变。以瑞典为例,形成了“再生利用、生物处理、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四大垃圾处理层级,本土产生的垃圾填埋比例不到1%,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9%。瑞典的模式为首都固废处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路径。(朱江)

(责编:朱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