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动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2017年08月16日09:12  来源:国资委网站
 
原标题:以改革为动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7年6月,“中车制造”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京沪高铁运营;未来还将以350公里的时速奔跑。2017年8月2日,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签下首个无人驾驶轻轨车辆订单。

中国中车成立后,集聚科研攻关和国际化力量,优化自身管理架构,取得了若干突破性成果。中国中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化龙说,中国中车正努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亮丽名片光彩夺目 

近年来,中国中车研制了时速16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之间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和城际动车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动车组家族”,这些动车组已经投入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和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城际铁路。适应中国城市的新需求,研制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无轨电车、空铁列车、超级电容有轨电车、氢燃料有轨电车等新型车辆,这些新型交通工具让当代城市出行更加多姿多彩,长沙中低速磁浮、珠海“无辫”现代有轨电车、广州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已经成为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为适应电商时代的到来,中国中车还研制了符合电商专列运营要求的“驮背运输车”。

在“一带一路”共建中,中国中车制造出若干产品满足世界各国的需要,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金名片。如为美国波士顿提供的地铁、为巴西里约世界杯和奥运会提供的地铁和电动车组、为沙特提供的朝觐专列、为马来西亚提供的“准高速”动车组等,均赢得国际社会的称赞。特别是,中国中车已经获得印尼高速动车组订单,拉开了中国高速动车组走向世界的序幕。

“四大发力”构筑发展新动能 

中国中车正在国际化经营、内部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供给侧改革上进行“四大发力”。

在国际化经营上,正努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目前,中车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5家境外子公司,其中有50家诞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2016年海外市场签约额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境外资产、境外员工都是三年前的近10倍。遍布全球的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在内部深化改革上。南北车的成功重组,为中央企业改革探索了先行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中车成立后,按照国企国资改革精神,迅速出台了《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深化改革指导意见》和19个专项推进计划。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大力解决集团发展中存在的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不畅、新发展动能不足等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着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瞄准国际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中国中车正在推进八大转变: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从“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变,从单一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向综合价值创造者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产品制造平台向产业投资平台转变,从高度关注利润向关注竞争优势转变,从追求规模向提升效益转变,从创新跟随者向创新引领者转变。

在供给侧改革上,目前中国中车正在按照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力供给端,积极探索“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建设“数字化中车”,产生嫁接动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中车智能制造的重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完美的交通出行体验。去年9月在“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中车发布了一个智慧列车解决方案。在智能列车上,不仅能享受到3G/4G信号,而且能接收到来自太空的卫星通信,还能通过车厢内的Wi-Fi无线网络和旅客信息服务系统,在旅途当中看视频、读新闻、逛网店。还有其他很多的高科技、黑科技。中车现在有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6个项目纳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项目。

着力打造高端高质形象 

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其核心基因就是高端高质。高铁十年,在全社会经历过一段从非议到赞扬的过程。扭转人们认识的根本,就是高铁过硬的品质。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中国中车共生产各型动车组超过2600列,累计运行里程已超过28亿公里。从速度等级、在线数量、行车密度、运营能耗、平稳舒适度等方面衡量,中国高铁各项指标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设立东盟制造中心 共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

刘化龙说,中国中车要打造成“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不仅追求产品的高品质,同时也追求企业的高品质。“中国中车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能经得起历史检验,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能持续为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中国中车将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推动中车实现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全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多元发展。不断聚焦未来高端制造的发展态势,努力做到“全球行业引领、国企改革先锋、高端装备典范、走向世界名片”。

(责编:李楠桦、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