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央企

为一带一路科技领域合作平添亮色

中国造机车在欧洲多点开花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2017年05月11日08: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和奥地利合作制造的全球第一台超级电容+蓄电池的混合动力调车机车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奥地利的乡间绿草如茵。一场蒙蒙细雨把蓝色炫彩涂装的机车清洗得格外亮眼。汽笛鸣响,它拉着一辆黄色火车头缓缓驶出车场,穿过田舍,并入主干道——全球第一台超级电容+蓄电池的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为“一带一路”科技领域合作平添了一抹亮色。

  “‘蓝色机车’参加了柏林举行的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被评选为最佳新能源机车”

  驾驶舱内,奥地利泰科索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威利巴尔德·迈尔熟练地操作着仪器。“刚才用的是电容模式,现在我们进入主干铁路,将切换到电力模式。”说完,迈尔扭动一个旋钮,控制显示屏上的数字随即开始跳跃起来。

  调车机车是指在车站执行调车任务的小型铁路机车,通常由电力驱动。那遇到无电区怎么办?

  2014年,奥地利政府和奥地利联邦铁路决定开展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为奥干线寻找解决方案,解决电力电车机车在无电区行驶的动力驱动问题。泰科索尔公司中了标,却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合作伙伴,直到遇上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在中车株机的建议下,原先动力模式得到升级。2016年5月,合作项目启动。仅用两个月,他们就在奥地利联邦铁路1063型电力调车机车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改装,并进行了实地测试。

  回忆起测试场景,迈尔掩饰不住得意的神情:“我们给这辆‘蓝色机车’加了1500多吨的负载,用超级电容跑出过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实测效果超过了预期!”中车株机高级工程师龙源全程参与了改造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他说,公司为这台“世界首例”投入了很多资源,在很短时间内备齐了零部件。迈尔这时接过话来:如果采用定制零部件,相信试车的成绩还可以再提升30%。

  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欧洲与国际事务负责人马克·托帕尔—格克切利书面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超级电容+蓄电池的混合动力调车机车将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技术。“超级电容能提供必要的加速能力,蓄电池则为调车储备所需。这种灵活性加上零排放为绿色调车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2016年9月,“蓝色机车”参加了柏林举行的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被评选为最佳新能源机车。龙源表示,欧洲的轨道交通技术较为发达和成熟,中车株机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示范性项目逐步打开了局面。事实上,“蓝色机车”很快就发挥了示范作用。德意志铁路公司当年底前往株洲考察,最终给予中车株机最高等级的供应商资质。

  “奥铁去年底开通了维也纳铁路货运南站,希望它能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

  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展开和中国动车组“走出去”,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产品日益受到欢迎。2014年,马其顿向中车株机公司采购6列动车组,这是中国动车组首次出口到欧洲;2016年12月,中车株机与捷克私营铁路运营商里奥快铁公司签订了3列动车组采购合同,这是中国动车组首次进入欧盟市场。中方供货范围包括3列动车组、初始备品备件、特殊工具、检测设备和培训服务等;今年初,马其顿又采购了四台电力机车。这些车辆将在欧洲电气化铁路干线——泛欧铁路10号线(马其顿境内)上运行。

  中车株机(欧洲)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强说,具备自主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同时,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影响全球的核心动力。中车株机公司走向海外,不是传统的产品输出,而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由单一的产品输出到“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系统方案输出,实现质量增进和成本优势的双重提升。

  短短几年内,中国造机车在欧洲多点开花,既反映出中车株机的综合实力,也是中国高端制造在欧洲越来越被认可的写照,更是欧洲各国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合作倡议热情的回应。捷克里奥快铁曾长期采购瑞士产列车,该公司执行总裁彼得·柯勒对瑞士媒体表示,他们最终决定改用中国方案,除了质量因素,还因为中国中车拥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整个集团的规模、打造一种全新模式的能力都不容小觑。其融资能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托帕尔—格克切利说,“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多条从亚洲通向欧洲的海上及陆地通道,奥地利对参与东南欧地区的合作特别感兴趣。奥铁去年底开通了维也纳铁路货运南站,希望它能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李晓驷说,奥地利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兴趣浓厚。奥地利总理克恩尤其关注中欧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合作,并就中欧基础设施合作提出过具体设想和建议。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匈塞铁路、三海港区建设等一批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在落地,孕育了大量产能合作和贸易投资的机会。中奥在中东欧地区的三方合作潜力巨大。

  (本报柏林5月1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1日 21 版)
(责编:李楠桦、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