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央企

让前行不再有负担(政策解读·聚焦新一轮东北振兴②)

本报记者 柯仲甲
2017年03月28日08: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前行不再有负担(政策解读·聚焦新一轮东北振兴②)

  “在职工小区‘三供一业’上,原先每年支出超过770万元。”华电能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副厂长安艳峰说,“整体移交后,我们卸下了历史重担。”

  “三供一业”,国有企业职工小区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的简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除了组织生产经营,国企还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承担大量非生产性社会职能。

  作为国企密集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三供一业”负担有多沉?怎么办?当前行不再负重担,改革中的国企会给振兴发展带来什么?

  企业办社会,吃力不讨好

  国企职工家属区的供热总面积占全市城区居住总面积29.6%、物业管理总面积占全市城区居住总面积30.85%……哈尔滨,重点老工业城市,82户国企承担着“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

  “国企家属区大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房屋年久失修,供热、供水设备和管网老化并超期服役,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维护。”哈尔滨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说,“还有一些国企处于停产半停产或关停状态,无力承担这些职能。”

  “每年加起来大约12.8亿元——我们在‘三供一业’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上要支出很大一笔费用,包括5811名从业人员。”哈尔滨铁路局(以下简称哈局)土地房产处副处长耿志刚说。作为一家大型国企,哈局的例子很典型。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布在全省13个地级市258个家属区,总建筑面积1515万平方米。仅哈尔滨一市,就涉及80个家属区。

  一方面,国企生存困难、利润下降,却投入大量资金维护老旧不堪的“三供一业”设施,支付从业职工工资;另一方面,这些投入对于根本解决问题起不到太大作用。“虽说我们厂每年投入好几百万元,但效果不怎么好。”安艳峰介绍,设备年代久,几百万元只能修修补补,“缺乏专业公司的服务水准,家属区居民经常因为供水、供热、小区维护不到位提意见,吃力不讨好,企业也很头痛。”

  确保小区业主利益不受损

  “企业负担重,小区设施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这个包袱不卸不行啊。”于得志说,哈尔滨从2008年全面启动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目前,76户国企已经解决,今年底前还将完成82户。

  移交经费谁负担?分离后,职工饭碗怎么办?“三供一业”工作谁来干?钱、人、事等关键问题摆在眼前,如何卸重担而非甩包袱?

  费用上,“原则上按企业隶属关系分级筹措。”于得志介绍,在哈中央、省属企业以及市属企业,采取企业自筹一部分,分别争取中央、省和市财力支持一部分这两个办法解决。对确实无力支付分离移交费用的市属国有企业,经主管部门和市国资委认定,采取市财政从国有资产收益暂借50%、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50%的办法。“从扶持国企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提出分离费用可分期支付。”

  人员上,“很多铁路职工在‘三供一业’领域干了几十年,对分离移交,情感上很舍不得。”耿志刚说,为平稳完成移交,哈局原则上尊重职工意愿,“如果铁路职工愿意留在铁路继续工作,将从内部挖潜,优化资产、业务、人员配置,让每名职工都有岗位”。位于齐齐哈尔市的大型央企中国一重集团以自我消化为主,不给地方政府出难题,200余位从业人员,仅仅移交了20人。

  操作上,分离后移交很重要。如果接收方拿了费用却“弃管”,怎么处理?移交后,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佳木斯市政府专门搭建了供水项目移交接收平台,由市国有独资企业城市发展集团统一接收,再委托经营。” 佳木斯市工信委副主任李全山说。哈尔滨市则明确提出,必须移交给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国企职工小区业主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把大包袱做成大蛋糕

  “每年能省近2000万元。”一重副总裁刘长韧说,集团在央企中率先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厂办大集体改革。轻装上阵后的一重,聚焦主业,把精力放在核电铸锻件制造的国产化等主要业务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供一业”剥离,能减轻国企办社会职能的负担,腾出手来干主业。哈局目前和11个市政府或其指定的国有接收单位签订了移交(框架)协议。初步测算,每年能减少2.5亿元支出。“这对铁路系统深化改革、集中精力发展铁路运输主营业务有很大好处。”耿志刚说。

  除了企业得益,职工小区环境也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于得志说,接收单位专业化管理,实施大范围维修改造,供水并网、供热并网,安装电子门、新粉刷住房楼道、新绿化一批庭院……哈尔滨已经移交的国企家属区改变了脏、乱、差局面。

  通过接收国企物业,大包袱也能做成大蛋糕。“以前公家包揽,很多业主没意识到物业服务是有偿的。”哈尔滨中润房产经营物业管理公司董事长辛长德介绍,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对第一批小区提升物业费0.25元,但4320户业主没人有异议,当年物业费收缴率超80%。业主生活质量变高,企业效益变好,进入良性循环。

  “剥离‘三供一业’,最终是国企减轻负担、职工居住质量改善和接收单位效益提升的多赢。”于得志说。

  统筹:蒋雪婕 黄超

(责编:李楠桦、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