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央企

他用千次快门见证“天眼”绝美瞬间!

2016年09月23日16:09 |
小字号

2011年,一群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来到贵州省黔南平塘县克度镇,在一处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开始建造世界第一的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

因为这个“世界第一”,服务于“天眼”工程的南方电网贵州平塘县供电局员工李瑞龙拿起相机,在这5年里多次蹲守“天眼”建设现场,用将近2千张照片记录了“天眼”建设的全过程。

在“天眼”即将“睁眼”之时,李瑞龙向@南网50Hz独家披露了这批精选照片。

●“天眼”的美,即使不是初见,也会为之震撼。

2011年3月,“天眼”正式在大窝凼开工建设。李瑞龙记得,开工之前,“锅底”还居住着12户人家,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世界第一”的望远镜会带来什么。

“天眼”的建设如火如荼,螺旋状的公路直通“锅底”,供车辆和人员维护设备时通行。现场安保森严,由于工作上的对接,李瑞龙与项目部负责人渐渐熟悉并相互信任。

总长度超过1.5公里的钢圈梁建设起来时,李瑞龙第一次感觉到了震撼。想要一览“天眼”全貌,就得爬到更高的山顶,李瑞龙选定了3个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高的拍摄点,每次都要背着一台相机和2个广角镜头,花40分钟爬到山坡上拍摄。

4450块反射面板单元是“天眼”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近30个足球场。2015年8月,FAST反射面单元吊装工程开始施工,第一块三角形的大反射面板成型了。

追踪“天眼”的日与夜并不容易。贵州天气多变,有时在山下天朗气清,赶到山顶就下起大雨,在现场驻守好几个小时才能拍到星空下的“天眼”。

“锅底”的馈源舱承担着采集分析宇宙信号的职责,从馈源舱里看星空,仿佛银河系也变得格外温柔。不知道在这里迷航的宇宙信号,有多少能被“天眼”找到?

在“天眼”项目建设现场,要守到如此美丽的晚霞并不容易。这是2015年11月,反射面板安装已完成50%。

“天眼”的建设和后期运行都离不开电,贵州平塘县供电局的“天眼”服务队累计进入现场服务达269次。为满足“天眼”供电的特殊要求,供电局计划将“天眼”升级为双电源进入的供电格局。

今年3月底,“天眼”进入最后安装阶段。7000根钢索形成的索网结构将带动“变形金锅”随着天体的移动而变化,整个建设工程克服了大尺度、高精度的拼装施工难点以及跨度大、位置高等吊装施工难题。

“天眼”主体工程完工的同时,“天眼”周围5公里的2064户人家也将搬到镇上。紧挨着克度镇的航龙村里,300公顷的平塘县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正火热建设中,很多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乡。李瑞龙说,对“天文经济”充满期待。

来源:南方电网提供

(责编:庄红韬、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