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央企
人民网>>央企>>正文

风雨兼程十五年 引领中国重载梦

 ——神华朔黄铁路实现开通运营十五周年发展纪实

2015年05月20日16:42    手机看新闻

这是一条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铁路。它的成长让东南沿海省份迎峰度夏、拉闸限电、抢运电煤紧缺等话题从媒介的视野中销声匿迹,它的发展让陕北蒙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有了最便捷、高效的能源下海通道。

这是一条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铁路。十五年来,经它“西煤东运”的煤炭达19.19亿吨。煤炭、铁矿石、砂石料以及超限货物运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这条铁路的神圣使命。

这是一条依靠自主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并引领中国重载技术的铁路。当它从5千万吨、1亿吨、2亿吨的跨越中获得铁路同行的称赞时,它没有停步,而是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轴重30吨以上煤炭运输重载铁路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项目,联合“产学研”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国内和世界领先的重载技术。

它曾经与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一起并列跨世纪特大工程;它现在依旧与长城、黄河并肩东进;它就是,神华朔黄铁路。

2000年5月18日,朔黄铁路神肃段开通典礼在肃宁北站隆重召开

开疆拓土布局运输通道

神华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南站,东至河北省黄骅港站,运营铁路里程正线总长663公里(含黄万铁路),在建黄大铁路正线总长216.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运输效率最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好的重载铁路之一。它既是我国经济实现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枢纽,也是西煤东运的能源骨干专线,全国铁路10%的煤炭运量、西煤东运20%的份额,通过朔黄铁路完成。神华朔黄铁路的开通运营把陕北、蒙南的新兴能源基地与渤海湾新兴出海口连接起来,再通过黄万铁路与天津港相连接,未来通过在建的黄大铁路与山东大家洼港口直连,形成与包神、神朔、大准、准池以及大秦、北同蒲、京九、京广等主要铁路干线相连通的“多线对一线、一线连三港”的路网格局。

1997年11月25日,神华朔黄铁路一期工程全线开工,1998年2月18日,朔黄铁路公司注册成立,2000年5月18日开通运营。为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公司按照“因陋就简,艰苦奋斗,简易开通,临管运营”的思路,在信、联、闭、水、电、房、通信、电气化等设备尚未施工完毕的情况下,铺通后的第23天就开始了临管运营。之后,克服重重困难,边施工,边配套,边运营,当年完成煤炭运量548万吨,实现运输产值2.65亿元,开创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当年铺通、当年运营、当年盈利、当年还货”的先河。

初创时期,公司按照“统筹规划、分段建设、及时投产、尽早发挥效益”的建设方针,彻底摒弃“铁路局—分局—站(段)”传统模式,在行业内首次搭建起了“公司—分公司—工队”三级管理两级核算结构。2002年1月1日,原平、肃宁、机辆分公司成立,朔黄公司两级管理、三级核算的基本组织架构体系正式成立。此后,公司以“源于国铁,优于国铁”为发展思路;以“依靠科技、依靠管理、依靠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发展支撑;以“专注于做强做大运输主业”为基本发展模式;实施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边运营、边建设、边扩能、边跨越,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合资铁路的发展之路,朔黄铁路建设期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保部优、争国优”的创优目标和临管运营的经验,也为日后朔黄铁路运量的跨越式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1月1日,朔黄铁路肃黄段电气化开通,标志着朔黄铁路电气化全线通车

吸收借鉴创新运营模式

从建设到运营,发展的路途在前进中越走越畅。通过对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创新,神华朔黄铁路公司逐渐形成了“规范运作、自主经营、网运分离、联合运输、统分融贯、保障综合”为主要内涵的“朔黄模式”。2004年2月,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决定在全路范围内推广朔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2004年12月9日,朔黄铁路全面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实现全线双线电气化、信号自动闭塞。2005年9月28日朔黄铁路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工期提前一年,质量全线创优,累计375.281公里获铁道部优质工程、407.014公里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国家詹天佑奖、87公里获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经国家审计,朔黄铁路工程实际投资较工程概算节约了27.56亿元,为合资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2006年11月27日,神华朔黄铁路年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提前四年达到了原设计的远期运量,成为当时我国第四条年运量突破亿吨的重载铁路。在运能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公司加快了扩能改造的步伐。2007年10月16日,朔黄管内神池南至黄骅港间32个区间上行线全部更换为 75kg/m无缝线路,线路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后,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运量不断快速提升的需要,超前储备运能,不断进行扩能改造和设备更新,先后实施2亿吨、3.5亿吨扩能改造。完成了黄万铁路、进港铁路建设,神池南、肃宁北、黄骅港、神港等四大技术站扩能改造,全线19个车站微机联锁改造。2009年10月15日,首列万吨列车平稳驶出神池南站,标志着神华朔黄铁路正式跨入重载铁路运输行列。于此同时,朔黄铁路适时启动反向运输,探索双向多品种运输的新模式。2009年2月28日,首列反向运输列车在朔黄线成功开行,标志着朔黄铁路双向、多品种运输正式拉开帷幕。

2013年6月18日,涉及13个车站技改的3.5亿吨扩能改造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全线万吨车站增至10个,接车能力大幅提升,朔黄线列车运行对数提升至115对,神池南站单日最高接车185列。从2000年完成运量529.8万吨,到2006年运量突破1亿吨,再到2013年运量突破2亿吨,神华朔黄铁路煤炭运量连续14年实现阶梯式增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硕果显著,为维护国家能源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实现重载引领

梦想基于现实、高于现实、却总是受制于现实。按照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的规定,朔黄铁路的列车牵引质量和年运量都远远超过世界重载铁路技术标准,但就在列车“轴重27吨以上”这一条件上一直未曾逾越,并一度成为制约公司迈向重载铁路的短板。

重载梦的核心是‘重载’,而突破重载的关键是尽快掌握和应用重载铁路成套技术。为此,神华朔黄铁路公司于2013年积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轴重30吨以上煤炭运输重载铁路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项目,并通过系统集成和成套重载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包括目前国内牵引功率最大的“神华号”12轴电力机车、国内首次采用底开门且载重100吨的KM98货车、世界首列基于LTE—R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列车操控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核心装备,与此同时通过对朔黄铁路的技术改造,从而最终实现了在既有朔黄铁路上开行大轴重(载重100吨级)、牵引质量2万吨以上重载列车。

时间定格在2014年9月29日,一列满载2.5万吨煤炭、由223辆KM98新型货车编组、长达3公里的重载列车,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华号”12轴和8轴两组电力机车牵引,首次搭载LTE-R第四代通信系统同步操控列车,圆满完成了从山区铁路到华北平原海拔落差达1530米的试验,经过12个小时的安全运行,缓缓驶入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标志着由神华朔黄铁路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轴重30吨煤炭运输重点铁路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在重大技术突破方面已结出丰硕的成果!

在重载货车车辆研发方面,神华朔黄铁路公司以“降低车辆自重、提高车辆载重、缩短列车长度、增加编组数量”为目标,突破了重载货车的关键核心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M98底开门煤炭漏斗车辆,实现了“自重小于22吨、载重100吨、速度100km/h、编组重量2万吨”的专用货车目标,构建起我国轴重30吨货车标准体系。目前,已有360辆30吨轴重KM98底开门漏斗车在朔黄铁路投入运行。底开门的设计相对侧开门大幅缩短了卸煤时间,提高车辆周转效率20%以上。

在机车方面,针对神华朔黄铁路12‰长大下坡道、起伏坡道、小半径曲线多的实际,与机车制造企业密切配合,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号”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制,解决了以往由于缺乏大功率机车导致的牵引动力不足问题。目前已有33台“神华号”大功率交流机车在朔黄铁路上线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一年仅靠制动再生发电节约电费就高达1.2亿元。

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与4G移动通信系统的集成创新,确保了3公里长的重载列车,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实施控制。突破了过去传统铁路GSM系统单一功能,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大容量、高速度、快速接入等物理性能,并一举使列车与地面间安全监控、调度指挥和行车信息的视频传输等功能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大大增加了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这些在山区重载铁路极为重要。

2.5万吨重载列车的成功试验运行,在重载铁路发展史上增添多项新的纪录。朔黄铁路公司首次全面掌握了30吨轴重条件下线路基础设施受力状态与荷载特征,为确定线路基础设施强化改造技术条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掌握了加固铁路桥涵、隧道、路基和轨道结构的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出适应30吨轴重的新型重载轨道部件和新型重载道岔;开发了重载列车状态智能化监测系统、重载列车智能化操控系统以及轴重30吨以上条件下重载运输调度优化系统等,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了传统重载铁路的升级改造,实现了产业信息化和重载铁路运输技术的有效融合。

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在应用中创新,神华朔黄铁路围绕重载运输,与国内外众多科研、生产、运用机构和单位通力合作,加大重载运输科技创新力度,形成了年运量3.5亿吨水平的成套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取得了诸多自主创新成果, 十五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105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

十五年承担的社会责任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个承载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一个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神华朔黄铁路公司回馈地方,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节能减排,以发展成果惠及沿线百姓群众,让“双赢”理念转化为一种实际的行动,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神华朔黄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减少工程开挖和填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平整恢复了128处取土场和15处荒山、荒坡和河滩取土场的地貌,并将多年耕种的“熟土”复位,先后造地6229亩,占征地面积的16.9%,并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耕种,最大限度地减少铁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为铁路沿线村镇修建进村道路17条,共计238.3公里,方便人员、车辆安全通过;开展路地联谊和捐资助学,形成了面向铁路经过的24个县市区的捐助体系,累计资助教4224万元,建设“朔黄希望小学”4所,受益学校153所;自2008年,公司累计向铁路沿线地方政府缴纳各种税费208.43亿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地形成了企地双赢,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避免水污染,对全线33个车站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先后建成10个污水处理厂和30套污水处理设施,仅2014年一年处理废水87万吨,其中22万吨得到再利用。在临近村庄、学校和居民区地段设置声屏障,累计建成声屏障98652平米,有效降低了列车行驶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污染。为积极配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公司对全线58台传统燃煤锅炉进行整治改造。其中,仅2014年就投资6311万元,完成了7台燃煤锅炉的改造,年度节约燃煤1535吨,减排烟尘9.05吨,到2016年底全公司范围内将实现大气污染零排放。这些措施,使千里朔黄线保持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沿线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绿色、高效、数字化’的重载铁路,既是朔黄铁路公司的企业愿景、也是朔黄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条路也许艰难曲折、充满挑战,但丝毫阻挡不了朔黄逐梦的脚步,万名朔黄人,将在“朔黄重载梦”的精神旗帜引领下,团结一心、上下同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立足岗位骈足前行,用坚实的每一步、充实的每一天,踏上重载路的新征程。

2009年10月15日,朔黄铁路公司首列万吨组合列车正式开行。

(责编:值班编辑、赵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