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央企
人民网>>央企>>正文

中储粮争做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2015年01月09日13:24    手机看新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储粮总公司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主动肩负起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服务于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2014年以来,中储粮总公司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功能性央企的作用,成为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一)多措并举腾仓压库,解决国家燃眉之急,解决农民卖粮难题。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种粮农民连年丰收,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国家从2005年以来连续启动针对主粮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和临时储备收购。大规模、持续性的政策性收储保护了农民利益,但也使粮食库存逐渐达到历史新高位,全国粮食仓容总体紧张,部分主产区严重不足,解决新粮收储仓容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做好粮食收储和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要求,并从促销压库、加强调运、增加地方储备、加大建仓力度、挖掘社会仓容潜力等方面做了具体安排部署。

中储粮总公司作为国家确定的政策执行主体和收储主力军,全力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力抓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跨省移库等工作,通过严格执行、高效组织、协同运作,提前完成腾仓压库既定目标,为粮食收购奠定了重要保障。截止12月底,中储粮累计完成政策性粮食拍卖成交5215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43倍,加快成交粮食出库速度;1000万吨跨省移库计划自6月末启动以来,顺利高效发运,年底前全部按要求完成出库发运,黑、吉、蒙三省最高月发运量达248万吨,创下粮食跨省发运新纪录;加大投资建仓力度,黑龙江分公司用150天时间,便完成170万吨建仓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装粮的目标;等等。通过以上工作,2014年夏粮收购仓容得到有效保障,完成小麦托市收购2535万吨,是去年同期收购量的3倍,完成早籼稻托市收购419万吨,避免了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出现;为2014年度秋粮收购腾出有效仓容6000多万吨,有效缓解了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仓容紧张矛盾,各地政策性收储有序开展,满足农民买粮需求、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图为中储粮总公司跨省移库铁路运输现场

(二)严格严格再严格,为国家管好天下粮仓,为大众管好饭碗粮。

中储粮总公司坚持从严治企、依法治企,通过严格政策执行和储粮管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2014年政策性收储等各项任务落实过程中,中储粮系统作为国家确定的政策执行主体,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大局意识,制定完善措施,以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密的措施、最严肃的纪律完成好收购任务,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把库点选定关,建立选点定点审核制度,对资信较差、资质不符、无力担保特别是出现过违规行为的库点,不予委托或租赁。严把入库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质价政策,严格现场检化验管理,对收购粮食必须进行清杂整理,保证入库质量。严把资金使用关,收购资金实行一次审批、按收购进度分批发放,确保专款专用,全面推广非现金结算,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杜绝“打白条”。严把安全生产关,严格执行作业纪律,严格进行设施设备维修检查,2014年开始不再新增已延续千年的“席茓囤”,一律采用总公司新开发的具有防火功能的新型露天粮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2014年,中储粮总公司开展了“五个做实”工作,调动全系统之力把粮食数量质量做实,把仓储设施基本条件做实,把仓储管理标准化做实,把科技储粮项目做实,把仓储管理包仓制做实,提高储粮管理水平;总公司健全粮食数量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粮食数量质量“执法队伍”,开展常态化检查,重新制定了更加严格的《中央事权粮油数量质量检查办法》,用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流程、最严格的执行、最严格的考核,以确保粮油数量质量安全可靠;面对粮食市场价格倒挂、新陈差价拉大的不利局面,尤其是水稻轮换亏损严重,中储粮坚持企业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进一步强化轮换计划刚性,将过去“储粮品质为依据、年限为参考”,调整为“品质、年限两为主”,收紧尺度、应轮必轮,确保中央储备粮油常储常新。2014年国家粮食局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结果显示,中储粮管理的中央事权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图为中储粮总公司中央储备粮仓内实景

(三)充分发挥储备功能,成为市场的稳定器,成为应急的保险器。

中储粮总公司坚持政策性业务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企业微观运作有机结合,完善体系运作,发挥储备稳市、恤农、备荒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建立起“常平仓制度”,通过“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操作,对粮食市场进行调节。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建立了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在吞吐稳定市场、应急救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进入新世纪,国家决定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2000年国务院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企业化市场化运作。从那时起,国家有了一支能够有效发挥粮食储备功能的宏观调控主力军。中储粮垂直体系成立14年来,通过实施有力的储备吞吐调节,高抛低吸、削峰填谷,发挥保供稳价的作用,保证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市场粮价不大涨、不大落,维护了国内粮食大局和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近年来国际粮价大起大落、频繁波动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保持稳定运行态势,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与此同时,粮食价格的稳定上升,也保证了农民种粮收益的稳步提高。

在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条件下,中央储备粮确保应急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储粮相关直属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调动辖区内人员、物资全天候待命,随时听候地方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48小时内组织20吨成品大米和1000箱食用油发往灾区;协调装卸、运输力量,加大粮食出库保障力度,灾后日均出库数量是正常时期的2倍以上;调集辖区7家大米加工厂全力进行应急加工生产,日加工能力达300吨以上;等等。9月底,中储粮总公司又向鲁甸地震灾区捐赠100吨大米,于国庆期间发放给受灾群众,为灾区恢复重建和灾民渡过难关再添力量。

图为中储粮总公司向鲁甸震区捐赠的大米

(四)推进绿色科技储粮,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创新驱动行业进步。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用创新驱动代替要素投入。粮食仓储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储粮总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力量优势、实践平台优势,每年投资2亿元以上,引领绿色科技储粮创新,打造粮食仓储管理升级版,成为粮食仓储行业技术变革和未来发展的“定盘星”。

一是广泛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氮气气调储粮规模超过1200万吨,替代了传统化学药剂熏蒸,在害虫防治、保质减损等方面成效明显。三北地区中央储备粮低温(准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长江以南地区中央储备粮普遍采取了控温储藏措施,为储备粮品质良好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全面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通过试点,形成了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储粮管理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搭建集粮情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量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智能化粮库管理体系,打造储粮管理升级版。2014年已完成114家直属库智能化改造,2015年将覆盖全系统346家直属库。三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对大部分粮食烘干系统进行了脱硫除尘、余热回收等技术改造,推广智能通风系统和节电控制设备来助推仓储减损降耗,发挥“无形良田”的作用。四是编制未来5年仓储科技发展规划。以“高质量、高营养、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为基本目标,以先进储粮技术的优化升级和深度应用为主线,着力构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品种的绿色储粮技术体系,进一步实现储备粮油保质、减损、降耗。这些创新实践不仅顺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传统行业对信息化、美丽中国对节能减排的时代需求,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储粮管理升级,而且为整个行业的改革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起到了引领作用。

图为中储粮总公司氮气储粮制氮设备 

(责编:值班编辑、赵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