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动力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

李锦

2017年11月08日08: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国企动力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

  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具体阐释。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国有企业动力体系变革将进入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作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体之一,应建立国企变革七大动力体系,以期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

  在改革主线层面,要形成国企供给与需求平衡的新体系。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恰恰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首先,要继续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进一步发挥和释放“长板”优势,协调平衡发展;其次,要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通过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培育若干世界级的以国有企业集团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层面,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新旧动能转换体系。在不同地区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创新驱动的作用,加速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孕育并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在企业组织层面,形成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协同体系。如果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相互匹配,将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国资委要以管资本为主,充分放权授权,让投资经营公司加快发展,促使企业更充分地走向市场。今后要延续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的良好局面。

  在微观主体层面,形成企业内部活力旺盛的现代企业体系。企业不仅要变革落后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分配方式,更重要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实现内部能上能下、能多能少、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局面,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企业经济制度层面,形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合作共赢新体系。目前,我国具有强大而厚实的社会资本,要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同有序发展的良好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充分反映“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元包容、混合一体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

  在经济发展生态层面,形成市场、企业、政府新型协同共生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到“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从而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达到辩证统一。

  在企业投资层面,形成金融推动实体经济、虚实共生发展的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国企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和规模正在增大。国有企业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发展现代金融,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总体思路来看,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相辅相生的完整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制度支撑,也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以上七个方面的体系建设,应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责编:李楠桦、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