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官方媒体引用“有关部门”的表述称,中国所有空域军民航都可以使用,相对固定由民航使用的约为34%,相对固定由军方使用的约为25%,另有41%的空域军方和民航基本上都没有飞行活动。这样的表述,似乎与传统业界所称的“民航只能使用20%的中国空域”有所不一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空域管理权属于空军,民航只能在空军的允许范围内使用空域。民航班机和运输机只有在向空军申请后,才能获得部分固定航路和航线。[详细]
美国航空数据网站FlightStats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35个国际机场的6月准点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准点率分别为18.30%、28.72%,包揽倒数两名。不过有专家称,这一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准点率。
根据FlightStats网站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6月,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两个国际机场的准点率几乎都以不足40%的数据“牢牢霸占”着最后的几个座次。
6月份数据显示,全球35个国际机场的平均准点率为69.26%,低于5月份的74.92%。其中,分列第34、35位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准点率分别为28.72%、18.30%。
民航局的数据也显示出了国内航班准点率连年下降的趋势。民航局《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航班的准点率为近5年最低,为74.83%。
航班延误,航空公司表示“很无奈”。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为航空公司叫屈,“站在航空公司的角度,我们能做的事情都尽量做到,但造成飞机晚点的原因多数情况并不是航空公司能控制的。”张武安称,除了天气原因以及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外,由流量控制造成的飞机延误是最主要的因素。据了解,所谓的流量控制主要源于现行空域管理机制导致的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严重不足导致。
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业观察人士称,飞机的延误主要是因为“天路”拥堵造成的。目前,中国的“天路”资源有限,民用和军用空域资源大体“二八分账”,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比,相去甚远。因此,民用空域十分有限,但近年来飞机数量以及航线却在快速增加。因此,民航局对于空域资源的问题无能为力,空军是中国空域管理的主体。
针对广大民众对中国航班延误现象的关切,有关部门27日表示,航班延误因素复杂多元。具体原因分布是: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占42.3%,流量控制占26.1%,恶劣天气影响占20.9%,军事活动影响占7%,机场保障占3.7%。
对此,有网友质疑称,“有关部门是哪个部门?”、“统计数据是想把矛头引向航空公司吗?”对于上述质疑,网友“@西风骏马变成老胖黑了”表示,“一架飞机一天好几个航班,第一个流控延误算流控,连锁延误是飞机调配不力,算航空公司头上。”
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一名知情人士昨日也对记者表示,上述数据的统计方法,会产生像网友“@西风骏马变成老胖黑了”举例的情况。该知情人士表示,每架飞机每天都飞若干航段,第一个航段如果因“流控”延误,之后的航段也会不得不延误,但后续的延误都会被计算在“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这一项里面。“真正由航空公司造成的延误远不足10%。”
在专家看来,通过“加大处罚”等行政措施倒逼航空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以此降低延误率,也只是“治标”之策。“导致飞机延误更为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车库少、道路窄’,‘车库少’是说机场建设要跟进,‘道路窄’是指空域管理改革更迫切。”
在航班延误中,除了天气原因,“流量控制”、“航空管制”常常是乘客听到最多的解释。相对于看得见的天气,这些在乘客看来“莫名其妙”的延误原因,也更易引发乘客的不解与愤慨。
飞机在天上飞行与汽车在公路行驶一样,要按航路行驶。飞机间必须保证一定高度和距离差,以确保安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航路上的航班数量受限。“目前,中国航班增速很高,但是民航可使用的空域却很少,‘空路’比较拥堵,这其实才是航班延误的瓶颈问题。”
日前一则消息不胫而走,旅客买机票时购买的20元保险很多是包含延误险的,飞机延误4小时以上可获赔偿300元。但很多乘客不知道有这些权益,白白把保费送给了保险公司。真是这样吗?延误时间怎么计算?航意险存在暴利吗?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民航、保险业界人士。
“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花20元买的保险不一定包含航班延误险,关键要看条款中有没有提到航班延误能赔付。”人保寿险西安分公司旅游意外险负责人王丁说。
“延误后是否能索赔取决于购买的险种和购买渠道,保险条款中涉及延误的才可以索赔。”北京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滨表示,要看意外险的条款说明中是否包含延误航班可获赔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一般不赔偿。目前一般花10到30元,从各机票预订网站基本都能买航空延误险,一般延误2小时赔偿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