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央企

“十三五”時期中國海油油氣勘探開發多項技術實現新突破

2021年02月02日17:38 |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小字號

2月1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具備了獨立自主勘探開發海洋油氣資源的能力和完備體系,實現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中海油表示,五年來,中國海油相繼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深水、高溫高壓天然氣成藏理論,突破稠油規模化熱採、深水高溫高壓和渤海中深層鑽完井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與隨鑽測井系統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無人平台、智能煉廠有效推動海洋石油數字化轉型。

創新認識指導勘探突破

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的特點。“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在深水深層、高溫高壓等領域不斷開展地質認識創新和科研攻關,先后形成了“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等多個技術體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為我國油氣增儲上產提供有力保障。

在這些技術體系支撐下,我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支撐發現了5個高溫高壓氣田,建成了我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1、我國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目前這套技術已在國內外全面應用。在“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項目指導下,我國渤海灣成功發現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為油型盆地天然氣勘探打開了新局面。

五年來,中國海油新增探明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13億噸和超5000億方,先后發現了墾利6-1、惠州26-6等一批大中型油氣田,儲量資源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先后啟動“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南海西部油田上產2000萬方、南海東部油田上產2000萬噸”重大科技專項,突破制約海上油氣田上產的技術瓶頸。

2020年9月,我國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熱採開發平台——旅大21-2平台順利投產,標志著我國在開發開採海上稠油和特稠油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

為服務我國首個自營整裝深水油田流花16-2開發項目,中國海油自主完成了“FPSO+水下生產系統+井下雙電潛泵舉升技術”方案的總體設計、建造和安裝,實現水下井口及水下採油樹的首次自主設計,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水油氣開發工程建設技術體系。

為保障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開發,在全球首座半潛式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建造過程中,中國海油攻克大規模密閉空間作業、重量控制、高精度總裝搭載等12個行業難題。同時,中國海油自主建造完成了1500米深水中心管匯,為陵水17-2氣田項目水下生產系統提供重要保障。

鑽井技術方面,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與隨鑽測井系統實現規模商業化應用,2020年累計作業200余井次,一次入井成功率提升至86.2%。

智能轉型加速提質增效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油氣田和煉廠建設,打造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智慧大腦”。

中國海油加快推進生產操控中心和生產指揮中心建設,配合岸電項目,逐步推進海上平台無人化、台風生產模式常態化﹔建成勘探開發一體化數據中心,打造智能油田“一湖數據”,為數據集成統一共享打下堅實基礎﹔建成國內首個海油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大幅提升裝備作業效率和安全水平。

通過開展海上平台無人化、少人化試點改造,目前已有28座平台實現無人化改造,平台無人化比例達11%,改造后平台預計每年可節省操作費約15%。

為改變海上信號“等風來”的狀況,中國海油升級改造海上通信鏈路和基礎網絡,2020年海陸通訊干線帶寬比2018年提升3倍,傳輸穩定性達到99%,海陸通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中國海油完成“中海北斗星基增強系統”一期建設,為公司海上及陸上油氣業務運行提供了高質量的導航定位服務。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油將圍繞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天然氣發電、能源轉型等重點領域,實施16大科技攻關工程,力爭10項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世界一流,為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保障。

(責編:杜燕飛、李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