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央企

在高原堅守運維 呵護貧困群眾的“陽光收益”

2021年01月29日11:15 |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小字號

數九寒天,位於黃河源頭的瑪多縣氣溫持續徘徊在零下二十到三十度之間。坐落於縣城以北瑪查理鎮瑪拉驛村口的國家電網定點扶貧瑪多4.4兆瓦聯村光伏電站,在平穩運行兩年零二個月之后,正經歷著第三個寒冬。

1月20日清晨,負責電站運維工作的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員工張洪奎和熊增亮跟往常一樣,從駐地驅車趕往電站開展特巡。到達電站,打開車門的瞬間,一股寒氣直灌進來,兩人下意識地緊了緊厚棉服的領口,戴好冬季防護安全帽,背上巡視工具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目前,環境溫度-25℃,低壓側母牌溫度6℃,斷路器溫度-3℃。直流第一支路電壓420伏,第二支路電壓……”在光伏扶貧電站1號變壓器箱變前,頂著刺骨的寒風,運維班班員熊增亮大聲地將測溫數據報給班長張洪奎,后者將數據登記在例行巡查記錄本上,作為日常運維的數據分析及隱患處置依據。

“正常情況下,箱變例行巡視維護一天一次,逆變器一周一次,光伏組件一個月一次,逢惡劣天氣,巡查的頻次會相應調整、增加。”張洪奎說,光伏電站佔地面積119畝,由4個光伏矩陣、14400個光伏板組件構成。日常巡查維護,重點是檢查位於電站四角的四台箱變運行情況,逆變器接口端子接口情況以及各光伏組件之間的連接插頭緊固情況等,確保設備不帶病、無缺陷運行,一趟巡視最少需要3個小時以上。降雪后,還需要對光伏板表面積雪和站內主干道積雪進行清掃,工作時間就相應延長到了7-8個小時,甚至更長。

瑪多縣平均海拔4300米,全年平均溫度零下4攝氏度,一年取暖期長達11個月。不僅如此,瑪多縣含氧量隻有平原地區的30%左右,多數人來到這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慌、乏力、頭疼、惡心等高原反應,素有“花石峽不吃飯,瑪多不住店”的說法。

作為第一批電站運維人員,在張洪奎的記憶裡,2019年1月份的一場暴雪讓他記憶深刻,當時電站最深處積雪達到60厘米,他和班員在雪停后,幾乎是趟過沒膝的積雪對設備進行了特巡,清雪工作緊鑼密鼓地干了十天。

電站巡查工作看似重復而單調,但須臾不能馬虎。張洪奎說,做好日常巡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心到位,小到一個光伏組件接口鬆動就有可能讓一組光伏板“罷工”,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發電量減少,決不能因為運維不到位而影響了貧困群眾的“陽光收益”。

不知不覺間,進入電站工作已近兩個小時,盡管穿戴很厚實,可手腳依然凍到麻木快不聽使喚了,兩人將工具收進包裡,雙手用力搓動並原地跺腳取暖。

電站運維是每兩個月一輪值,今年春節前后,正好又輪到張洪奎這一組,這就意味著,他們要在瑪多過春節了。老張拉開了話匣子:“小熊,今年這個春節,咱倆可是要在站裡過了。怎麼樣,做好心理准備了嗎?”

“放心吧,老張,別看咱年輕,覺悟還是有的,這個春節我陪你過!雖說瑪多這地方,一入冬挺遭罪的,可咱在這兒工作,不就是為了讓電站多發電,讓老百姓多受益嘛,吃點苦也正常。”睫毛挂滿冰霜,熊增亮的眼神堅定。

“大風、降雪最容易讓逆變器接口端子產生鬆動,下周咱得趕在新一輪寒潮到來前,把全站60台逆變器720條分支支路端口再逐一排查一遍。”兩人商量著回去就把最厚的冬服准備好,繼續向下一台箱變走去……

2018年10月,這座國內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貧電站正式並網發電。為了讓光伏扶貧電站能夠穩定運行、高效發電,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受托為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提供專業運維支撐,派出技術力量以輪值方式堅守運維,切實守護貧困群眾的“陽光收益”。

截至2020年底,該電站總發電量達到1667萬千瓦時,實現發電收益1052萬元,全部用於瑪多縣扶貧,惠及瑪多縣621戶、1774名貧困群眾。

(責編:杜燕飛、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