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帶來涅槃新生 工業遺產助力城市復興
百年首鋼園:最“鋼”最時尚
首鋼夜景。 |
首鋼園秀池。 |
沿北京長安街一路西行,永定河畔的首鋼老廠區變了模樣。
高爐矗立但不見煙塵滾滾,廠房依舊卻不再機器隆隆。群明湖波光粼粼,秀池邊蘆葦蕩漾,景觀步道延伸交錯,無人車行駛自如。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從廠區西側穿流而過,西山山脈形成天然“綠色屏障”,昔日的“鋼鐵之城”已變身為空氣清新的高端綠色生態園區:冬奧組委在這裡辦公、科幻園區在這裡落地、文創產業在這裡聚集……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光點亮百年工業遺存,將首鋼園籠罩在歷史沉澱與現代光影之中。1919年建立的首鋼,已走過百余年風雨。這片京西熱土承載著共和國工業發展的記憶,書寫了中國工業發展的傳奇。北京申奧成功后,首鋼自覺服從國家奧運戰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實施鋼鐵業搬遷調整,到2010年12月,這裡全面停產。10年后再看這片曾經鋼花四濺的土地,新的故事已悄然發生。
煉鐵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
原本用來煉鐵的三高爐外部被燈光照得通紅,藍色光柱穿插其中。在三高爐內部,人們置身於主體高爐、熱風爐、重力除塵器和干法除塵器等工業構筑物之間,伴隨著炫酷的燈光和動感的音樂,新車以環繞高爐內二層一周的方式閃亮登場。
這是2018年11月23日晚,在首鋼園舉辦的奔馳新車發布會。在現場,數百人見証了這次別有創意的展示。通過媒體,更多人感受到工業文明和現代科技的驚喜碰撞。發布會效果超乎預料,三高爐隨之“一炮走紅”。
在首鋼老廠區,三高爐是冶煉體系中最典型的一條生產線,是首鋼第一座爐容超過2500立方米的現代化大型高爐,曾是一座對北京乃至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功勛高爐”。煉鐵高爐如何變身時尚秀場?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高級工程師周婷告訴記者,這背后凝聚著首鋼人的巧思。
“改造中最難的是找到空間和功能的契合,空間已經是已知條件,需要找到一種新的功能,像水一樣流動在爐體裡。”周婷說,此前沒有高爐主體民用化改造的先例,沒有成熟的規范和標准。原本團隊想用三高爐做博物館,發布會后,他們意識到,高爐內有釋放更多可利用空間和平整場地的可能,適合做發布會和秀場,就朝著這個方向改造。
三號高爐改造項目總設計師薄宏濤回憶,他的設計是從讀懂兩萬多張圖紙、反復向首鋼設計院總工藝師討教和在高爐上的一次次攀爬開始的。的確,早期工業遺存的建造圖紙不准確,團隊需要在現場不斷糾偏。主要爐體結構和鐵鏽色鋼質外表面需要保留,但高爐內原本管路密集,以前的爐渣、爐灰怎麼處理,保留哪些、拆除哪些還得全面梳理。
團隊將老首鋼的高爐設計師請到現場,與新的改造設計師充分對話。周婷說,“這是因為隻有他們最清楚每一磚一瓦的用處,更清楚三高爐的肌理脈絡。當然,我們也想讓他們見証三高爐的再生。”
別看只是一個高爐的改造,每一個細節都不簡單。周婷介紹,因年深日久,高爐被鏽蝕得厲害,除了用高壓水槍清洗除鏽,首鋼團隊還研發出一種保護漆,含90%的透明度,能夠像琥珀一樣,將原有遺存包裹起來,不讓它繼續被蝕。這樣能將鏽跡斑斑的原貌封存起來,使特殊的“舊”效果保持常“新”。
得知三高爐變成時尚首發地,曾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首鋼工作過一年的資深媒體人高嚴感慨萬千。在他印象裡,首鋼是響當當的好單位,食堂、澡堂、宿舍、幼兒園、醫院、副食店等一應俱全,有好多家庭一家幾代都是首鋼人。那時的首鋼工人因為收入高,常驕傲地說:“首鋼騎摩托車的多,穿皮夾克的多。”
不過,這份工作也很辛苦。高嚴是軋鋼工,爐坑裡有1700℃,鋼錠是1100℃。冬天在爐坑前工作,“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夏天,大汗淋漓,暑熱難耐。一年四季,到了飯點,混合著機油味兒的飯菜香味扑面而來,那是獨特的首鋼記憶。盡管首鋼是工業時代的驕傲,但當時粉塵污染、噪音污染等嚴重,“白襯衫穿一天,領子都黑了。”高嚴回憶說。北京市要綠色發展,鋼鐵產業必須轉型。
高嚴還記得,首鋼老廠區停產時,許多老工人流下傷感的眼淚。近年來,鋼鐵主流程停產后的首鋼老廠區,成為了“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正在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冬奧組委會、世界僑商創新中心、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區等相繼落戶首鋼北京園區。北京衛視跨年冰雪盛典、電競北京2020、“景賢計劃”全球發布會、中國科幻大會等越來越多的品牌新品首發活動和大型發布會,都選擇在三高爐舉辦。在首鋼人眼中,爐子重新“燃”起來了!
天車“空姐”轉行冬奧講解員
“大家好!歡迎來到首鋼園參觀指導。以前,我就在這裡工作、開天車……”43歲的姜金玉如今是首鋼園區服務公司冬奧物業事業部講解員,每當講到這個開場白,觀眾們臉上都會露出驚訝的表情。什麼是天車?鋼和鐵有什麼區別?以前的老首鋼人現在怎麼樣了?……一系列疑惑紛至沓來。
原來,姜金玉1995年進入首鋼工作,在煉鐵廠開天車。天車,即橋式行車,是煉鋼廠必不可少的大型起重設備,橫架於車間、倉庫半空,可以應用於鋼渣、鋼水、鋼坯、鐵水等流程的吊運工作。作為天車駕駛者,姜金玉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距離地面二三十米高的天車裡高空作業。在首鋼,不少女工都從事這樣的工作,她們還有著一個美麗的外號——“空姐”。隨著首鋼轉型發展,“首鋼空姐”姜金玉落地了,成為了冬奧組委的一名講解員。
轉行冬奧講解員,姜金玉很不適應。“以前我的工作是操作設備,每天8點開完班前會就上崗,我這個崗位是獨立操作,一天也說不上幾句話。但講解員必須與人交流,所以心理緊張是最難克服的。”
最初,領導讓姜金玉做冬奧組委講解員,是希望通過自己人的嘴說出首鋼的故事。姜金玉也知道,她是大家了解首鋼的窗口,“在天車上我是很自信的,操作相當熟練,一分一毫都不帶差的,從來都是安全生產。對於新的工作我沒自信,但是很喜歡。我決定堅持下來,把首鋼的精神和文化告訴更多人。”
為了勝任這份工作,她從零開始練習,針對不同嘉賓寫了多個版本的講解詞,甚至有時候邊炒菜邊背講解詞。姜金玉常常把身邊的故事穿插在講解中,透露出的首鋼人“敢闖、敢堅持、敢於苦干硬干”的朴素精神常常讓觀眾潸然淚下。自2016年至今,姜金玉已經對外講解了1600多場,接待過國內外各界的5萬多名來訪者。
“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讓大家對首鋼人有一個新的認識——他們不僅能夠拿鐵鍬、掄大錘、開天車,還能夠從事有文化氣息的工作。沒有首鋼就沒有我,以后我要堅定地陪著我的鋼廠一直到老。”姜金玉說。
首鋼工人大多對首鋼有著強烈的歸屬感與自豪感。與姜金玉一樣,李紅繼也是首鋼轉型發展的一分子。在他家的箱子裡,至今珍藏著一套以前他作為爐前工時的工作服。那是特制的阻燃服,顏色為白色,袖口帶扣子,由於加了石棉,又沉又硬。脫下舊工服,換上一身新的西服套裝,李紅繼成了冬奧物業事業部安全主管。
許多人想不到,對李紅繼來說,轉型的第一個困難,居然是系領帶。
爐前工,負責高爐的出鐵工作。以前沒有先進的設備,需要爐前工拿著大錘和鐵鍬,把煉好的鐵水放出來,運到下一道工序——煉鋼。爐前工們與1500度的鐵水距離就1米,盡管穿著耐高溫、耐火的阻燃服,還是10秒鐘身上就會冒煙。
“我們煉鐵工人,平時五大三粗的,隻有自己結婚的時候打過一次領帶。但是,咱們去冬奧組委辦公區上班的時候,要求穿制服——不僅要穿白襯衫還要打領帶。”這可難倒了李紅繼,他說,“同事從網上搜索有關打領帶的視頻,對照著視頻上的步驟,哥兒幾個就一塊學,然后要麼面對面,要麼自己對著鏡子,互相挑毛病,互相指正。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大家就把打領帶這個‘難題’給解決了。”
如今,李紅繼負責冬奧組委辦公區的消防安防,有時也做參觀接待,每次經過自己之前工作的三高爐,李紅繼都暗自開心。“以前聽說老廠要改造,我特別怕這些建筑留不住了。現在看到工業遺產都保留下來,還能變得這麼漂亮,熟悉的‘老朋友’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我們由衷高興!”
工業遺產上榜“網紅”打卡地
要說北京有哪些“網紅”打卡地,如今的首鋼園區絕對名列榜單之上。2019年10月,首鋼廠東門廣場正式對外開放,通過小程序預約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從首鋼廠東門新址廣場進入,一路往北,大約走5分鐘的路程,便來到了首鋼空中步道。群明湖北側的空中步道長約670米,頂層平台距離地面近12米。步道利用現狀架空工業管廊及通廊系統改造而成,主線寬度為4—6米。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范值慎介紹,空中步道全長約3.2公裡,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的空中步道,比紐約高線公園長3倍多,可以為游客帶來不同層次的觀景、休憩、健身體驗。
記者登上這段步道,碧波蕩漾的群明湖、四個標志性的大冷卻塔和首鋼滑雪大跳台盡收眼底,新首鋼大橋的“合力之門”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大跳台旁邊,原首鋼園區內部的發電廠正改建為香格裡拉酒店,樓高6層,將服務於2022年冬奧會。在道路的另一邊,還能遠眺俗稱“四塊冰”的冬奧訓練場館以及坐落在石景山上的功碑閣。
形似一隻高跟鞋的滑雪大跳台以敦煌飛天為設計意象,不僅滿足比賽訓練的功能需求,更將作為景觀雕塑,成為全球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大跳台場地,成為“活”的奧運遺產。負責大跳台項目保障服務的杜美會驕傲地向記者介紹:“2022年冬奧會,這裡將產生4枚奧運金牌!”
再往裡走,就到了標志性建筑三高爐。與三高爐緊鄰的秀池,原名秀湖,始建於1940年,原用於儲存煉鐵生產的循環水。改造后,秀池地上部分變為水上景觀,地下部分為能存放855輛車的地下車庫和圓形下沉式展廳。天氣晴好時,雄偉的三高爐倒映在秀池中,為滿園的硬核工業風增添了一絲靈動和柔美。在這裡留影一張,成了游客的必選動作。
由原首鋼煉鐵廠一、三號煉鐵高爐壓差發電站改建而成的星巴克門店,同樣是必到打卡點。這家分店被稱為星巴克“全球最‘鋼’的一家門店”,與西側冬奧組委辦公地、東側干法除塵設備、北側的工舍酒店、南側的三高爐與秀池,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形成了后工業時代的獨特風景。許多人來此不光為喝咖啡,也為一睹建筑設計的美感。
“城市織補”是首鋼園改造中被廣泛運用的理念,正如同織補衣服時增加布料一般,工人們在曾經的工業建筑上增加功能性建筑,許多煉鐵筒倉、料倉,已“華麗轉型”為現代創意辦公空間。冬奧組委辦公地,就由曾經存放煉鐵原料的西十筒倉改造而來,筒倉上鏤空雕刻出直徑一至三米的圓孔,成為富有靈動氣息的“外骨骼”,也方便採光。
如今,首鋼園山-水-工業遺存特色景觀體系初步形成,創新式設計令人贊嘆。2017年8月,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看到首鋼的工業遺存,稱贊首鋼工業園區的保護性改造是很棒的一個想法,這個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說是領先的,做出了一個極佳的示范。在國際奧委會第131次全體會議上,巴赫再次稱贊“北京首鋼園區工廠改建是奇跡”,是一個“驚艷世人”的城市規劃和更新的范例。
始建於1919年的首鋼,前身是北洋政府創辦的龍煙鐵礦石景山煉廠,百余年來,首鋼成為鋼鐵產業發展的縮影,不少高光時刻已載入史冊。如今進入園區,科幻元素、潮流運動、無人科技、冬奧足跡遍布,首鋼園正逐漸完成蛻變,向世人顯露出多種炫酷的姿態。
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曉明表示,首鋼是一座“雙奧之城”,夏奧休眠了這座城,冬奧又將它喚醒。在奧運的賦能下,首鋼老廠區正在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現在的首鋼,不隻有“炫酷”和“網紅”的標簽,更是一個希望之城、未來之城,正在加快向“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范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后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的定位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