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事跡——

中國移動武漢分公司: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 在大考中履行責任擔當

2020年09月15日14: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武漢分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履行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公司干部員工牢記“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要求,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新”的工作作風,全力做好通信、服務和防疫“三個保障”,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支撐和保障,得到省市政府、援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靠前指揮,全面發揮國有企業強大的政治優勢

武漢移動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推動疫情防控各項應急預案落細落實。1月23日,武漢封城。武漢移動黨委馬上召開擴大會議,宣布進入戰時狀態。書記靠前指揮,統籌協調,全面加強黨對疫情防控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黨委成員主動擔責,親赴一線、抓實抓細各項保障工作,全面突顯了黨委統一領導下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

各級黨組織、黨員群眾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全面投入到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中。疫情期間,30個基層黨支部堅守職責,全面投入到抗疫斗爭的最前線﹔27個黨員先鋒崗、58支黨員先鋒隊、18個黨員責任區、500多名黨員在通信保障、客戶服務的戰線上開展攻堅克難800多次、群防群治300余次,做到了“困難在哪裡,黨旗就樹在哪裡﹔危險在哪裡,黨員就出現在哪裡”。

逆向前行,全力抓好疫情防控“三個保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武漢移動堅持以通信保障、服務保障、防控保障為使命,全力投入到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在24小時內開通火神山醫院首個5G基站,在4天內為火神山醫院新建3個5G站點、7個4G站點,3天內為雷神山醫院新建7個5G站點、11個4G站點,全面滿足“兩山”醫院的通信需求。運用“5G+雲視訊”技術,24小時內接通直達火神山與雷神山施工現場的高清直播,供全球超過3億人在線觀看。在艱苦卓絕的建設現場,涌現出一大批不畏艱險的“火雷英雄”。火神山醫院所在地--蔡甸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在大年三十連夜從老家逆行返漢,投入到火神山醫院建設中,一直堅守崗位78天,直至武漢解封才返回家中﹔江夏分公司建設維護黨員為滿足雷神山建設現場的直播需求,用一個綁一個的自拍杆組成“糖葫蘆串”,手持設備,輪換值守,以“人肉支架”形式向央視、人民網等8家主流媒體開放定制化5G高清直播。

在最艱險時刻搭建“永不掉線”的通信網絡。武漢移動為51家定點醫院、61家發熱門診、44家方艙醫院、118個隔離點、16所防疫指揮機構,66家援鄂醫護人員入住酒店提供網絡通信保障,新建基站16個、擴容基站64個,新建專線79條,新裝寬帶570條。組建全天候維護隊伍,確保網絡故障15分鐘內趕到現場,第一時間排除,共出動保障人員累計33000余人次,保障車輛累計3800多台次。火神山醫院收治病人后,網絡部黨支部書記面對醫院內出現的故障,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毫不猶豫獨自一人前往“紅區”病房搶修設備﹔網絡部入黨積極分子瞞著家人主動報名參戰,全程參與了火神山的網絡建設,系統投入使用后,又頂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主動請纓在火神山醫院病區值守達56天,直至醫院關閉,被公司黨委批准“火線入黨”。

永葆“紅色通信”本色,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齊心協力助力抗疫,堅持履行社會責任。武漢移動為援漢醫護人員減免在漢期間所有通信費用,為重要防疫人員提供電話免停服務,共惠及1.4萬人﹔23家營業廳在疫情期間堅持營業,有1469人次堅持在廳店服務,接待用戶1.8萬人次,收獲了來自客戶的廣泛贊譽。

立足志願服務,凸顯責任擔當。武漢移動共有358名員工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志願者團隊中。組建疫情防控信息採集志願者團隊,完成了21批近1.2萬例信息的採集工作。支撐省教育廳接聽心理咨詢熱線,配合市防疫指揮部完成外呼回訪,配合市公安局開展境外入漢申報工作,通過智能外呼平台,採集上報市民體溫信息900多萬人次。在疫情最嚴峻時,漢陽鐘家村營業廳值班經理在市紅十字會醫院急需救護車司機的情況下,冒著危險,主動多次轉運病人前往醫院。

武漢移動全力抗疫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火神山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等單位均發來感謝信,感謝武漢移動敢於攻堅克難,善於負重前行,踐行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目前,全市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正常,復工復產如火如荼,武漢市由之前被按下“暫停”鍵恢復到現在的“快進”鍵。面向“后疫情時代”,武漢移動將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助推產業升級、壯大新興動能,以5G建設為重要抓手,全面構建對垂直行業應用發展的支撐能力。通過打造高質量5G新基建,進一步推動5G服務大眾、融入百業,助力武漢經濟的重振和高質量發展。

(責編:勾雅文、庄紅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