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事跡——

通用技術集團張衛寧:白衣執甲 無懼風雨

2020年09月11日15: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蔓延全國,形勢嚴峻,武漢成為全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陝西省衛健委緊急動員部署,通用技術集團環球醫療西電集團醫院迅速反應,召開緊急動員部署會。通用技術集團通用環球醫療集團有限公司西電集團醫院胸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衛寧作為一名經歷過抗擊“非典”斗爭、有著1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第一時間報名請戰。1月26日—3月20日,在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九人民醫院危重症病區的55天裡,張衛寧作為重症六組組長,帶領14名組員,不分晝夜,與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累計收治危重症患者117人,其中危重患者69人,重症患者48人,累計治愈出院65人,其中治愈危重患者21人,治愈重症患者44人,危重症患者治愈好轉率達70.94%。

啃最硬的骨頭 救治危重患者

如果說抗疫是一場戰斗,那麼與重症的較量更是戰斗中的硬仗。作為陝西醫療隊重症六組醫生組組長,張衛寧和組員們義無反顧地接管了九院重症病區30張床和危重症病區35張床。此時正值武漢疫情最吃緊的時候,不僅病人多、病情重,更致命的是醫療資源緊張、醫院硬件設施嚴重不足。張衛寧帶領14名組員在短短幾天內,將病區從最初的混亂狀態調整得有條不紊。在他的團隊裡,他是一個戰斗者,一個指揮員,更是一顆定心丸。他永遠是最早上崗,最晚下班的那個,經常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致,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磨合,成為一支驍勇善戰的團隊。他在自己的援鄂日記裡寫道,“疫情面前,沒有人退縮,力量來源於彼此,人人都是戰士”。

挑最重的擔子 敢與死神賽跑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療中,“插管”是個高頻詞。這是一項極為危險、技術要求很高的操作,每次插管操作,從注射藥物到操作結束,時間最好控制在90秒內且越快越好。這無論對氧儲備較差的患者,還是對與患者近距離口鼻相對、暴露在高濃度病毒氣體下的醫生而言,都是高危的90秒。張衛寧在重症監護室這個最危險的地方,加入了“插管敢死隊”。剛進危重症病區的第一天,一名危重患者從急診科直接推入重症監護病房,接收時呼吸已消失,心率降到隻有一分鐘50余次,情況十分危急。“我有多年經驗,這項任務我義不容辭”。在沒有正壓頭套、可視喉鏡,暴露風險極高的情況下,張衛寧用不到20秒鐘的時間將導管精准插入,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插管成功!張衛寧在援鄂期間共進行氣管插管20余例,通過精湛的技術一次次為患者爭取到生的希望。

創最優的方案 填補技術空白

作為西安市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環球醫療西電集團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青年骨干,張衛寧把之前的工作經驗帶到抗擊新冠疫情的戰斗中。“陝西醫療隊千裡迢迢來到武漢,我們的診療水平關系到疫情的控制。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保証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救更多的患者、更多的家庭,完成國家交給我們的重任!”張衛寧這樣說。在他的建議下,俯臥位通氣、可視喉鏡、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等多項技術均為武漢九院重症醫學科第一次,填補了空白。這些技術發揮了重要的評估、檢測和治療作用,使每一位危重症患者都得到了精心、規范的治療。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同時,他還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當地醫護人員。他用實際行動闡釋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和職業操守,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政治本色。

(責編:勾雅文、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