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2日16: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各界關心的熱點,更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人民網“金台圓桌”特別推出兩會對話系列專訪,探討相關問題。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杜燕飛)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會生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環保市場空間巨大,但行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為此,他建議加強央地合作,破除地方保護壁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創建環保領域龍頭企業。
圖為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會生。
近年來,一批國有企業通過參與民營環保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有21家民營環保企業引入了國有資本。
但王會生坦言,雖然我國環保市場空間巨大,但行業也面臨著有一些問題。
一是行業起步晚。環保行業是個巨大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科技研發、設備制造,中游的施工、安裝,下游的運營。“我國雖然初步培育了一些研究機構、生產企業,但是與國外同行業相比,與國內的發展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都有一些距離。”王會生表示。
二是企業規模小。傳統環保行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運行回收成本慢的特點,在細分領域還有技術密集的典型特征。“地方水務集團、城投公司對於項目獲取具有天然優勢,市場化競爭不夠充分。環保企業多、小、散,缺乏行業真正的龍頭,和環保行業的特點存在矛盾。”王會生表示。
三是核心技術缺乏。環保行業企業眾多,各個企業基於自身利益考慮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但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在與國外同行競爭時沒有形成絕對優勢,在國內也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技術體系。
“這使得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低價惡意競爭,技術噱頭層出不窮等現象,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王會生表示。
加強央地合作 打造環保領域龍頭企業
王會生認為,2020年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的起步年,把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環保行業發展相結合,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帶動環保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為此,王會生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加強央地合作,破除地方保護壁壘。環保產業具有公共屬性,各地都存在政府平台公司,對環保項目的獲取有著天然的地域優勢。由於地方保護壁壘的存在,導致具有技術優勢、運營經驗豐富的優質企業,難以公開公平的獲得項目。
“這既不利於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又增加了項目的投資成本,進而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支出。”王會生表示。
為此,他建議通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央地合作、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來破除地方保護壁壘。
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創建環保領域龍頭企業。
王會生建議,通過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聯合,將國有企業的規范與民營企業的靈活、國有企業的公平與民營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的監督與民營企業的激勵有機融合,助力環保行業的提質增效,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
同時,建議出台相關政策,從資金、市場、人才等方面推動核心技術產業化發展和高端裝備制造,打造一批高度市場化、具有核心技術、服務國家戰略的環保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環保企業。
“這樣不僅助力環保行業科技創新和提質增效,而且可以帶著中國的技術、裝備、標准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向世界。”王會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