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

村裡通了路 牧民遷新居

2020年03月30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位於川西高原的四川藏區,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今年2月,隨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有的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序列,四川藏區已全域脫貧摘帽。

走進四川藏區大草原,沿途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漂亮的藏式新居,曾經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狀況得到改變,牧民看病、子女上學、衛生飲水等諸多難題也得以解決。在四川藏區,近10萬戶農牧民住進藏區新居,30多萬藏區群眾告別了點酥油燈的時代。

“對口幫扶的成都銀行幫我們修建新房,購置家具、電器,還幫我們擬訂下一步的產業發展計劃。”2019年5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窩公鄉村民多珍一家搬進了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在這裡,和多珍一起搬進來的還有18戶貧困群眾。

交通曾是四川藏區脫貧攻堅的“攔路虎”。為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四川藏區不斷改善交通條件,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為藏區群眾外出就業提供保障,很多沿路藏區百姓還端起了旅游新飯碗。

近年來,四川建成通航甘孜稻城亞丁機場、阿壩紅原機場,開工建設川藏鐵路成雅段和雅康、汶馬高速。雅康高速的建成,結束了四川藏區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讓高原天塹變通途。此外,“十二五”以來,國網四川電力先后投入超過400億元,建成了新甘石電力聯網工程、甘孜州“電力天路”工程、川藏電力聯網工程等,實現藏區全部縣域電網與四川主網相連,讓藏區群眾從“用上電”邁向“用好電”。

一大早,阿壩州黑水縣沙石多鄉甲足村村民南卡頭就在自己開的養殖場裡忙活起來。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帶領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在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的扶持和引導下,南卡頭掌握了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等標准化養殖技術。2016年,他和幾戶村民一起成立了村裡第一個專業合作社,當年就實現純收入4.7萬元。曾經的貧困戶成為村裡的脫貧典型,南卡頭說:“國家的幫扶政策好,我們也要自力更生!”

在甘孜州爐霍縣的“飛地”園區蔬菜大棚內,吉絨村村民曾興容正在熟練地採摘番茄。2018年,在園區種植番茄讓她順利脫貧,“最高興的還是學到了番茄種植技術,長了本事。”

遵循高原藏區的既有優勢,培植特色產業事半功倍。2019年,四川藏區“飛地”產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68.5億元,是2017年的3.2倍,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53.5億元。

此外,四川出台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取消對藏區州縣的GDP考核排名,全面落實生態補償政策。

“過去隻有城裡才有幼兒園,牧民是放牧放到哪兒,孩子就背到哪兒。”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依吉鄉小學校長仁青這樣說。

2016年,四川全面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在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基礎上,還免除民族地區公辦幼兒園3年保教費和公辦普通高中3年學費、教科書費。

在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一間培訓教室裡,藏族姑娘肖芳正在給即將上崗的地鐵司機們講課。別看她是“90后”,卻已在地鐵線上開車多年。肖芳是四川省實施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的首批受益者之一。2012年通過考試當上地鐵司機后,她成為第一個駕駛行程超10萬公裡的成都地鐵女司機。

截至2019年8月,四川民族地區學前3年入園率由2010年的19.39%提高到83.2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44.69%提高到77.59%,基本實現了民族地區與全省教育同步發展。

2013年以來,四川啟動實施藏區六項民生工程計劃,涵蓋藏區新居建設等六大領域。走進如今的四川藏區,可以見到四通八達的雪域“天路”、整潔典雅的藏式新居,廣大農牧民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責編:王宇鵬、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