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工:戰疫一線的央企女員工

2020年03月09日08: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我們為著光明而來

“媽,沒干啥,正常工作呢。”吳曉琴對著電話那頭的母親說,這是吳曉琴來到深圳應急醫院項目的第12天,沒日沒夜的忙碌,竟忘了每周和父母通電話的日子。

吳曉琴是中建科工廣東廠的一名普通女職工,在收到公司准備在深圳修建應急醫院的消息后,她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怕他們擔心,沒跟家裡人說,直接報了名就來了。”吳曉琴原本打算等工程結束之后,再告訴家裡人自己去深圳修了應急醫院,可上次吳曉琴在現場清點氣瓶的時候,大姨忽然打來一個電話,現場嘈雜的環境讓大姨不停追問,吳曉琴這才將自己參與深圳“小湯山”建設的秘密告訴了大姨。讓吳曉琴感動的是,當家人知道她在抗疫建設的一線后,並沒有責怪她,而是叮囑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后來吳曉琴才知道,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后,在家擔心的連覺都睡不著,還特意為女兒求了一個“平安符”。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吳曉琴說這是她在項目上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項目從上到下,全都是卯足了干勁兒要把深圳應急醫院早日建好,看著以前在廣東廠斯斯文文的同事在項目上變成了隻睡3、4個小時的“工作狂魔”,吳曉琴覺得自己也被激發出了戰斗熱情。有一次,送氣瓶的貨車到了,但地面還沒完全硬化,原本司機打算把氣瓶疊放在地上,趕緊去拉下一批氣瓶,吳曉琴堅決不同意,在她和司機溝通的過程中,吳曉琴發現周圍有幾塊打混凝土剩下的擋板,顧不上那麼多,她奔過去用雙手把那些沾滿泥土的擋板拖了過來,迅速布置出了一片臨時的平整場地。“氣瓶底部一定要放在硬實的平面上才行,現場各種交叉施工,萬一機器碰到了,后果不堪設想。”吳曉琴說。

吳曉琴在項目上最傷心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工作太艱苦,而是有人開玩笑地對她說了一句“晒黑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看著鏡子裡面臉上被晒出的口罩晒痕,像個大花臉一樣,吳曉琴說自己那一刻心裡面真的有些難過,不過她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我們是為著光明而來的,離太陽近,當然烤黑了。”吳曉琴說。

嚴守“第一道工序”

“把最著急的工作分給我!”這個說話嗓門顯得有些大聲的,是中建科工深圳應急醫院項目大宗材料應急招採小組的小組長孔卉楠。

孔卉楠說她以前說話沒有這麼大聲,“項目人多,尤其我們商務辦公室,進進出出的各種人,不吼兩下根本沒人聽得到。”

孔卉楠1990年出生,是標准的90后,2012年畢業后加入中建科工,也是最早進場的一批同事之一,早在大年初五就已經到了前線。“商務工作一定是要先行的,尤其是隻有20天工期的這個項目,你不走在前面,后面所有人都得等你。”深知時間的寶貴,從一開始,孔卉楠就進入到了戰斗狀態,在接到項目啟動命令后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幾十通電話,最終鎖定了5家級配碎石、混凝土、鋼筋材料供應商,並儲備了6家作備選應急單位。

看起來,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了,誰知道,對孔卉楠來說,問題才剛剛開始。深圳應急醫院項目建設,正值春節期間,而且也是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很多人員都回家過年了,而且很多地區的交通處於中斷的狀態。雖然材料是有了,但運輸材料的司機卻十分缺人,這讓原本信心滿滿的孔卉楠一下子沒有了底。“當時都已經絕望了,恨不能自己去把那些材料拉回來。”孔卉楠說。

在反復與供貨商溝通無果后,孔卉楠最終隻能求助於朋友圈,她把急需運輸貨車的消息編成了一個小短句,並在后面附上了自己的電話,孤注一擲,她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出來。“大概也就幾分鐘,電話就來了。”后面就是應接不暇的電話,最終經過反復的溝通確認,孔卉楠共計尋找到30家運輸單位協助材料運輸,她連夜啟動了供應單位約談,最終鎖定256台泥頭車來運輸材料,后續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后來,當事情告一段落后,孔卉楠打開朋友圈翻了翻,才發現,原來自己幾乎所有的好友都在朋友圈復制轉發了她的消息,那一刻她坦言還是很感動的:“所有人都在力所能及地為項目出力。”

談起這段時間的經歷,孔卉楠想的最多的其實是她的兒子,孩子今年才4歲,雖然深圳的家裡有老人在照顧,但一直在項目上,十幾天沒有回去過了。“也不敢回去,怕萬一有個啥事兒,那就太可怕了。”孔卉楠說,等自己撤場后,要按照公司的規定認真隔離,等隔離完了,到那時候再給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說實話,項目現在都已經完工了,還有人打電話問我需不需要貨車。”孔卉楠笑著說。(通訊員:王有江、彭陽)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