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江宇:從全民戰疫看國企制度優勢

2020年03月09日08:37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動員組織國有企業勇當先鋒、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力抗擊疫情,有序復工復產。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線,在這次大戰大考中充分發揮了大國重器的頂梁柱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撰寫萬字長文《從全民戰疫看國企制度優勢》從政治、協作、效率、創新等7個方面分析了國企在抗擊疫情中的制度優勢。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需要更充分地發揮國企優勢。以下為您全文分享——

國難思良將,板蕩識誠臣。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峻疫情,國有企業和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成為“飽和式救援”的主力軍,成為“戰時狀態”下維護安全穩定的定海神針,成為率先復工穩定經濟增長的開路先鋒。當前,抗疫之戰還沒有到輕言勝利的時候,但是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應對疫情反應之快、動員之廣、力度之強、秩序之穩、人心之齊、物資之豐富、保障之有力,已經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這些都是中國制度優勢的體現,哪一條都離不開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聽黨指揮、體系嚴密、實力雄厚、管理規范、富有活力的國有經濟體系。回想國有企業成長的風風雨雨,這一幕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社會上關於國有企業的各種議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毫不動搖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是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也是對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檢閱。疫情防控阻擊戰証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國有企業是黨和人民最可信賴最可依靠的力量,是捍衛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

面對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的各種風險挑戰,疫情是一份生動的教材,一次深刻的演習,足以警醒和啟示人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堅定不移地把國有資本做優做強做大,為中華民族打造發展和安全的鋼鐵長城。

一、一切行動聽黨指揮——特有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代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同西方國家在重大災害面前受短期利益和黨派之爭掣肘不同,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做到犧牲暫時經濟增長、不惜代價、調動一切資源開展防疫斗爭,這就是黨的政治優勢,而國有經濟就是黨發揮政治優勢的物質基礎。美國學者評價說,中國採取的措施在西方國家,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技術上都是不可想象的。正因為黨對國有經濟可以如臂使指、令行禁止,才能迅速形成抗疫救災的強大合力。

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特有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一盤散沙的中國人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用科學的世界觀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組織起來改變命運。黨的苦難輝煌、崇高理想、使命擔當,也是國有企業特有的靈魂。國企不是像西方企業那樣,僅僅對利潤、對股東負責,而是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是有崇高理想和情懷擔當的企業,這就是“政治站位”。

把抗疫作為政治任務,是國企首要的政治優勢。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要求中央企業各級黨組織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中央企業都在第一時間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積極統籌一切資源,盡最大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戰爭年代形成的“我是黨員我先上”“領導干部上一線”、前線成立臨時黨組織、“黨員突擊隊”、火線吸收黨員等做法蔚然成風,上百萬黨員干部奮斗在戰疫一線,不計生死,不計代價,一家老小齊上陣,夫妻兄弟上戰場,這是任何物質激勵、紀律約束也換不來的,一定是內心的火焰被點燃了,才會這樣日夜兼程、奮不顧身。這個原動力就是黨的領導。

實踐証明,黨領導國企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轉化為企業治理的優勢。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治理最有效的超級組織,其治理的理念、文化、制度,本身也是企業治理的法寶。中鋁集團2014年虧損198億元,逆境之中,中鋁集團黨組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刷新士氣,根治推諉責任、信心不足等問題,發動群眾開展“閑官閑崗”專項治理,改掉“麻木、回避、推脫、上交”的壞習慣,解決“靠鋁吃鋁”問題,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實際盈利61億元,走出了逆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了我們過去對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迷信。中國要建設根植自己歷史和文化的全球企業,就要抓住黨的領導這個特有的政治優勢。

二、越是艱險越向前——大規模協作和普遍服務的優勢

網絡健全、體系完整是國有經濟的優勢,也是我國經濟體制充滿韌性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國際上多次傳染病疫情,暴露了傳統城鎮化、工業化路徑的脆弱性:過度依賴中心城市、大型集約化生產、人口大規模跨區域轉移的生產方式,有利於效率和速度,但是不利於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和抗風險能力。一旦重要節點“失守”,就會導致經濟“停擺”和風險迅速蔓延。我國這次疫情也暴露了這方面問題。

好在,國有經濟緩解了這個問題。我國石油石化、電力、通信、糧油、鐵路等基礎保障部門都是以國企為主,遵循普遍服務原則,無論盈虧都必須保証全國覆蓋,大量國有企業由於歷史原因位於中西部地區,一個企業就帶動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筆者曾在美國體驗過,地廣人稀的地方,加油站稀少且昂貴,手機沒有信號,廣播電視不通,還經常停電。而我國在最邊遠的地區都能實現通信、通電、通網、通路,就體現了國有經濟大規模協作和普遍服務的優勢。在疫情中,這一優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國有經濟堅持普遍服務原則,在危機時能有效調控稀缺資源,即使虧損也要保証運營,從而避免物資短缺導致混亂,而這是多數國家在危機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中石油、中石化、中化、中糧、通用技術、中儲糧、華潤、中國化工、國藥、新興際華等十家央企承諾:疫情期間“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電網企業確保“醫院建到哪裡,電就通到哪裡”,發電企業數萬名職工冒險奮戰在湖北一線,中國移動為防疫指揮人員、一線醫護人員、隔離人員等90萬人提供免停機服務。國航、東航、南航在客座率很低的情況下保障國內航線和重要國際航線不斷航。到前線支援疫區的3.2萬醫務人員,幾乎全部是公立醫院人員。一位美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說,美國大部分醫院是私立醫院,一半醫生是自由執業,調集到前線誰來付錢呢?很難實現這樣的調動。

第二,國有企業在全國范圍建成縱橫成網、布局均衡、節點密集的基礎設施網絡,增強了經濟社會運行的韌性和穩定性,無論哪個“節點”失守,都能盡快修復,迅速調集資源支援重疫區,從而防止風險蔓延。在全國交通管制的情況下,郵政指調中心臨時啟用鄭州、合肥、長沙三個中心局,保証湖北及全國郵件順利到達﹔各地郵政打通海運、空運、陸運,靈活機動調整線路,確保暢通。2月24日,不到2小時,干細胞就被高鐵和專機從上海搶運到武漢救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月23日武漢做出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決定,時值春節假期。當晚中建三局從武漢市五個建設項目調集1400多名工人,急如星火,第一時間開工。國企還發揮網絡齊全的優勢,確保生活物資及時供應。如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超市均“硬核跨界”開展了“賣菜”業務,中國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推出“我有易捷店,你有滯銷品嗎?”公益活動,為農戶量身打造方案,不讓農民的雞餓在場裡、蛋壞在手裡、菜爛在地裡。國藥集團全國460個地市級物流中心,7000余家零售藥店密切協作,解決跨區域籌集物資難題。國有科研機構和企業不計成本進行病毒檢測、試劑和疫苗研發制造。

封鎖超過1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繼而封鎖近6000萬人口的大省,又對14億人口的大國全面限制人口流動,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氣,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採取這樣嚴格的措施之后,14億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沒有受到明顯影響,沒有出現缺油、缺電、停水、停氣、缺糧、缺菜,生活物資沒有發生恐慌性搶購和漲價,農產品沒有出現大面積滯銷,郵政物流基本按時到達,公立醫院沒有一家關門停業,社會安全穩定和諧,這也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個前所未有,正是國有企業發揮大規模網絡優勢交出的答卷。

三、集中力量辦大事——國有經濟全局效率更高的優勢

國有經濟的效率,曾經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這次“飽和式救援”有力地破除了“國企效率低”的錯誤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在疫區前線,國有企業盡銳出戰,承擔了全國各地專門醫院的建設改造任務。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由中建三局牽頭承建,2萬多人日夜兼程,十秒鐘一面窗、兩分鐘一堵牆,國有電力、礦業、油氣、通訊企業免費提供各類物資,缺什麼就造什麼,要什麼就給什麼,10天建成。同時,中國建筑、中國五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在全國建成超過100座專門醫院、方艙醫院,數日之內由“人等床”變成“床等人”,速度讓世界震驚。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說:“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世界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評論說“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用這樣的速度動員各種資源和人力。”試問,哪個以私有制為主的國家有這樣的大規模協同能力和超高效率?

戰時爆發出來的超高效率來源於平時的積累。從微觀看,國有企業對市場反應不如其他所有制靈敏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看一個經濟體制的效率,不能隻看微觀個體,而要看整個系統的效率。許多事實已經証明,從總體和全局上看,國有經濟體系有著更高的效率。國有經濟首先集中在基礎產業和有先導性的戰略型產業,有利於把更多資源集中到那些帶動力強、外溢性強但卻短期投入大的項目,有利於提高經濟發展的長遠和整體效率。國有經濟通常更加注重規劃和布局的合理,講究科學決策的程序,不鼓勵短期投機和西方那種冒險主義的“企業家精神”,這可能在短期會影響“掙快錢”,但長期來看,有利於避免市場的盲目性,避免出現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而導致生產力的巨大浪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用20多年時間建成了西方用一個世紀建成的基礎工業體系,用7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兩百多年的現代化道路,這充分証明了國有經濟具有更高的全局效率。

國企在抗疫中呈現的超高效率,正是得益於長期制度優勢和積累。建設兩座“神山”的高效率,來源於國有企業在全球基建市場的多年磨礪,被稱為“基建狂魔”。中建、中交、中鐵等幾大建筑央企承建的項目遍布五洲四海。全世界最高的10座大橋,中國就佔了8座。我國高鐵裡程佔世界70%,而且涵蓋了高寒、高熱、高原、潮濕、強風沙等所有可能的復雜地形。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央企承建參建的獲獎項目佔比68%。長期基建積累下來的創新、管理、協作能力,在疫情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兩“神山”建設中,中建集團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雷神山從決定興建到開工隻用十二小時,就做好了策劃、組織、協調,做好了工序和工藝的穿插流程。

國企的高效率還來自長期積累的基礎工作和管理能力。例如,對於應急、安全生產等,國企一向要求更高。國企有健全的黨組織,關鍵時刻一聲令下,就能做到統一指揮、信息暢通、企地協同、聯防聯控,這些都在抗疫中起了關鍵作用。例如,國家能源集團下屬企業平時就制定有《傳染病應急預案》,1月23日第一時間就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項應急預案》,確保了穩定運行。駐山東榮成的國家電投國核示范,不僅自身有嚴密的傳染病防控預案,而且發揮核電企業風險管理的優勢,為當地防疫工作提供了全套經驗和方案。通用技術集團為北京市政府採購的100萬隻口罩,“幾乎經歷了國際貿易中所有的意外和風險”,米蘭、伊斯坦布爾和北京的聯合團隊通力合作,用多年積累的外貿實力讓各種意外消弭於無形,60個小時運抵京城。這些都表明,國有企業的效率,不僅體現在一時一事,而是更體現在體系的布局合理、協作有力。

四、人民需要什麼,國企就生產什麼——適應性和創新能力強的優勢

國企從誕生那天起,就不是單純為了贏利,而是為了滿足國家和人民最緊迫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初期,舊的產業結構分散脆弱,難以啟動工業化現代化。黨領導人民白手起家打下了國有經濟的基礎:貧油、貧銅、貧鋅、貧鐵、貧鎳的帽子是國企甩掉的,最早的汽車、拖拉機、青霉素是國企造的,“兩彈一星”是國企送上天的,“三線”建設是國企承擔的,一億多優秀產業工人是國企培養的,人民吃飽穿暖的基礎是國企打下的。改革開放以來,國企繼續服務國家和人民長遠的需要。我國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眼開動,墨子探幽,天宮上天,蛟龍入海,全部都是以國企為主力實現的。

在疫情面前,國企提出了“人民需要什麼,國企就生產什麼”,“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干”。這些不僅僅是情懷和口號,而是反映了國企的實力和優勢,具有強大的適應性和創新能力。這種優勢,一是出於國有經濟的社會責任,不計代價也要滿足國家和人民的緊迫需要。二是出於國企在創新方面有規模大和舉國體制的優勢,能夠瞄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加大投資,而不是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盲目擴張和競爭。從政治經濟學上看,這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體現,有利於產業快速升級和進行基礎性、原始性創新。三是出於公有制產權的優勢,短期轉產和調整生產力布局,涉及到產權、專利、原料、技術、員工等一系列資源的共享和調整,在產權多元化的情況下,有很大的“交易成本”,很難在短期調整這樣大量的資源,而國有企業就能在目標一致、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實現生產力布局和產能的迅速轉變。

面對抗疫斗爭的需要,國務院國資委把辦公室當成作戰室,把車間當成前沿陣地,建立直通專線,以“戰時方式”“舉國體制”強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一聲令下,大量國有企業不惜代價、不計成本、分秒必爭、不舍晝夜,整建制、成規模地轉產緊缺醫療物資。在中央企業均不生產醫用防護服、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情況下,中國船舶集團、新興際華、國機集團、中國石化、中煤集團、兵器工業調動一切產能生產口罩、壓條機、防護服和有關原料。中煤集團接到指令之后22小時就完成無紡布原料聚丙烯Z30S的研發並投產。中糧生物科技借助乙醇和白酒的生產優勢,轉產醫用酒精,解決了疫情爆發時醫療防護用品和器械的井噴式急需。

在中央企業負責人大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強調,2020年要立足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聚焦“卡脖子”技術和科技前沿領域,加大科研投入和攻關力度。央企長期的科技創新積累,集中在基礎性、戰略性領域的原始創新,對中下游的創新有很強帶動力。中核集團臨危受命,僅用5天時間就實現了利用核技術對醫用防護服進行輻照滅菌的規模化應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為防疫提供高精度、點對點的時空服務,確保醫院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工作一次完成,重點防疫區域集結了上百架基於北斗系統的無人機。

信息化是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之所以在信息化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同國有企業提供了高質量互聯互通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分不開的。在抗疫過程中,國有企業在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上也走在前面。2月24日,中國聯通保障了歷史上首次現場+遠程視頻形式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國電信搭建火神山醫院5G遠程會診系統,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推出5G智慧醫療服務平台,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對四川利用5G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指導、重症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給予高度評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特別是一般競爭性領域產能過剩。隻有通過國有企業更好地發揮在基礎性、戰略性領域研發和投資的作用,才能為整個經濟發展拓展更大空間。

五、讓利於民——同西方國家“發國難財”形成鮮明對照

大量國有企業分布在基礎保障性行業、自然壟斷行業。國有企業不能利用壟斷地位支配社會,這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國企效率低”正是因為國企把利潤讓渡給了社會。這同西方一些壟斷資本在災難面前“發國難財”形成了鮮明對比。

國企“讓利於民”,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是在物資緊缺的時期保持物價穩定和充分供應,為此不惜付出巨大成本。其次是減免房租、地租等資本性收入。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鼓勵出租方減免租金,不少地方甚至直接明確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減免廠房和房屋租金。華潤萬象城、華潤萬家、中糧大悅城、保利廣場、招商蛇口產業園區、中化金茂覽秀城等商業地產領域的中央企業紛紛響應,華潤萬家免除全國14000家門店春節期間全部租金。上海市屬34家國有企業減免租金合計25億元,惠及約3.5萬家中小企業。天津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免收3個月房租、3個月房租減半。深圳市區兩級國有物業為非國有企業減免2個月租金,中央電信企業推出話費贈送活動累計將投入超5000萬元。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以私營企業為主的體制,在災害面前,往往有意制造短缺,以此攫取巨額利益。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頓·弗裡德曼( Milton Friedman)宣揚“等待一個大危機,然后趁著遭受打擊的人民茫無頭緒之際,把國家資產一塊塊變賣給個人”。如美國新奧爾良颶風之后,當地政府並不是急於救災,而是興奮於“我們終於清除了新奧爾良的公共住宅。我們無法辦到的事,上帝辦到了”,主張通過減少公共住房、鼓勵房地產來盈利。還在布什政府支持下,推動公立學校私有化,當新奧爾良大部分的貧困居民仍流浪在外時,這個城市的公立學校幾乎已全被私人學校取代。

六、復工復產的先行者——國企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更強的優勢

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是復產復工時間最早、比例最高、帶動力最強的,這是國有企業自身競爭力和社會責任的體現。早在2月12日,全國各地國企已實現大面積復工復產。2月27日,中國企業聯合會表示,制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產率達97%,國有企業復工復產狀況好於民營企業。截至3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為91.7%。石油石化、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目前已超過95%,有的已達到100%。

復工復產是一項“公共產品”。央企帶頭復工,確保中國制造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受到全球企業的歡迎和稱贊。兵器裝備集團成員單位按時按約、保質保量完成各項海外訂單,2月份海外訂單正常。“復興號”恢復生產。中國電子集團旗下的深科技作為國際內存生產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一旦停產將會對全球行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為保障全球存儲芯片產業鏈穩定,國內7地9個廠區有1387人在春節期間堅持生產。中車集團全面啟動生產線保証按時交付沙特、新西蘭的訂單。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在特殊時期順利發射一箭四星。

央企復工復產,帶動了一大批民營和中小企業及時復工,這體現了國有企業在各種所有制中的主導地位。央企上下游生產鏈、供應鏈長而廣、帶動性強。許多中小企業家說,我們是跟央企配套的,它一動我們就發力。中國華電開工建設一大批電力項目,由此帶動的發電、配電、輸電、絕緣材料、電纜、鋼架等民營企業近1000多家。國企不僅自身率先復工,還為全社會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國有企業的讓利,降低民營和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國家出台的降低電價氣價、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都是由國企落實的。2月1日到6月30日,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將為一般工商業和大工業企業減免電費共計約595億元電費,全部自身承擔。這再次生動說明,做優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和發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絕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國企成為復產復工的領頭羊,是國企自身有更強競爭力的體現。疫情相當於一次意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優勝劣汰,淘汰產能落后、現金流結構不合理、抗風險能力弱的企業。之所以國企能夠更快復工,原因包括:首先,由於國有經濟不是首先考慮自己的贏利,而是考慮產業鏈的完整性、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其次,國有企業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抗風險能力,平時決策相對比較規范,有比較強的創新和適應能力,可以及時復產復工。第三,國有企業一般來說更加重視職工福利、勞動保護,有比較穩定的勞動關系,有比較健全的基層組織和工青婦工作的傳統,在關鍵時刻找得到人、拉得出人、管得住人。這些顯然有利於發動群眾進行群防群控,降低疫情感染的風險,為及時復工創造更好的條件。

七、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家國情懷人民至上的文化優勢

在中國,人們對國企有特殊的感情、特殊的信任,這種感情和信任來源於國企的歷史和文化。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在社會主義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下成長的,不像資本主義早期的企業起源於掠奪、投機,國有企業自誕生就堅持為國盡忠、為民盡責的文化,這是國企的基因和血脈。

火神山、雷神山建設者鏖戰不休,這裡面有夫妻、有兄弟、有妯娌,甚至一家四口全上陣。所謂“基建狂魔”,不過是一群凡人穿上了馬甲,化身為超人的樣子挺身逆行。

2月20日,春節剛過26天,國家電網湖北宜昌供電公司班長盧勇就度過了春節后第16個24小時大值班。他說“我先頂上來,不管怎樣,讓燈先亮起來”。

央企系統六千白衣天使奮戰湖北抗疫一線。有人問鞍鋼總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曲慧:“一定要去嗎?”“你為什麼要把你自己搞得這麼偉大?”,她說:“請相信我,我真的沒有想的太多,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接受一個平凡而普通的自己。但,也偶爾感覺自己是名英雄。”

國企延續著中華民族“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的文化。在疫情防控當中,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的基層組織能力大放異彩。深圳市屬國企鹽田港集團組建臨時黨支部,幫助社區和5家民營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三峽集團啟動2020年春季校園招聘活動,優先推薦錄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部分崗位重點面向湖北地區高校畢業生。中國航發工會擔負隔離職工的三餐保障、心理關懷工作。華電新疆公司黨委在9個村駐村扶貧,受到各民族村民歡迎,這次防疫,幾個村剛剛脫貧的原貧困戶自發為武漢捐款。

國企在“走出去”過程中,也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中華民族兼濟天下的文化,建學校、修醫院、架橋梁、鋪鐵路,當地人民投桃報李。中國有色集團在贊比亞投資建設運營的中贊友誼醫院挺身而出,站到當地疫情防控最前線。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中國建材集團在俄羅斯、日本、德國、阿根廷、葡萄牙、墨西哥、埃及、菲律賓、尼日利亞等國際合作伙伴們,跨越萬水千山,捐贈6.5萬隻N95和一次性醫用口罩。

輕利重義,以義為先,家國一體,民族團結,萬方樂奏,協和萬邦。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動力。國企在防疫斗爭中的忠誠、責任和擔當,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滋養。

八、而今邁步從頭越——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需要更充分地發揮國企優勢

疫情對中國是一場大考,也是走向第二個百年目標路上的一場考驗。

就在疫情肆虐的時候,2月16日《華爾街時報》傳出特朗普政府將討論停止向中國供應飛機發動機一事,該發動機被用於中國C919客機。無論這個消息是否成為現實,都是對我們又一次敲響警鐘:國雖強,忘戰必危。無論是對於來自自然界的挑戰,還是來自國際上的挑戰,都一刻不能掉以輕心。這次疫情以及疫情中發生的許多事情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敲鑼打鼓能夠實現的,必須把斗爭精神、斗爭狀態保持整個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全過程。必須把國民經濟命脈、基礎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必須把國有企業堅定不移地做優做強做大。像習近平總書記說得那樣:“通過打這場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熱讀《資本論》的事實也告訴我們,任憑資本興風作浪,把利潤作為第一位的追求,終究會破壞整個經濟社會的均衡,破壞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均衡。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探索出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國有企業更加大有可為。

就在美國斷供航空發動機消息流行時,2月10日,中國商飛各條生產線如期復工。C919外場試驗隊員克服疫情影響,第一時間不畏風險勇返崗位,C919的第105架機如期“復工”試飛。大型客機制造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志,大飛機夢承載著每個中國人的強國夢。

中國商飛青年職工吳葉在擔任防疫志願者時寫道:“2020,愛你愛你,今年本該是浪漫溫暖、倍感幸福的一年,但是春天卻來得有點艱難。如果萬事開頭難,請結果一定要圓滿。”

“如果萬事開頭難,請結果一定要圓滿”,這是2020年的寫照,是大飛機研制的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寫照。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的國有經濟就是在戰勝國內外各種挑戰的過程中,靠億萬勞動群眾的雙手積累出來的。如果沒有國有經濟,中國這個小農經濟國家就不能實現有效集中資源和經濟起飛,也就不能在資本全球化中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中國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歷史大邏輯。發展國有經濟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理直氣壯,不可動搖。

當中華大地春暖花開,當黃鶴樓畔回歸安寧,當健康和平安再次回到流光溢彩的城市,花團錦簇的鄉村,應該由衷地說一句:“多虧有你,中國國企!雄哉壯哉,中國國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