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安裝建設天津市腫瘤醫院發熱門診再創“中國速度”

2020年02月21日08: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繼“火雷山”醫院、西安公共衛生中心交付后,中建安裝在天津抗疫一線再創“中國速度”。2月20日,中建安裝參建的天津市腫瘤醫院發熱門診項目正式交付,並具備接診條件。至此,東西南北中都留下了中建安裝人“筑”力抗疫的身影!

天津市腫瘤醫院項目總建筑面積2700平米,其中總部院區面積1100平米,由原體檢中心改建而成,改建為14間隔離病房,3間就診室等配套醫療設施。空港院區為新建工程,面積1600平米,新建36間隔離病房,3間診療室等配套醫療設施。中建安裝北京公司承建全部機電安裝、小市政、醫療氣體及呼叫系統工程﹔中建電子承攬全部智能化工程建設任務,含綜合布線、視頻監控、門禁系統、醫護對講和氧氣泄露監測系統等。

布局 打周全准備之仗

2月4日接到任務后,中建安裝迅速成立防疫建設應急指揮工作組,集結精干力量,先后派出234人赴津協同作戰。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孫少忠3小時內就抵達施工現場,與業主、總包開展對接溝通。當晚8時,生產副總李波帶領首批人員抵達項目一線,后續170人增援力量於2月5日前陸續集結。

楊春利是天津腫瘤醫院項目前線總指揮兼空港院區負責人,作為一名11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接到任務后心情激動“看著兄弟們在武漢連夜奮戰,也終於到我出力的時候了。”為了讓項目團隊在拿到圖紙后迅速開展作業,他連夜研究火神山、雷神山等傳染病醫院的施工圖紙,總結技術要點供大家學習,全面做好戰前准備。針對傳染病房的氧氣和負壓系統建設,他提前聯系各醫療設備廠家,以最快速度找到最優供貨商資源。

項目開工時正處於春節假期,還沒來得及備好機械料具,火速召集的工人就已進場了,而現場急需配置臨電,零星的建筑輔材又來不及配送,這讓項目物資主管劉克萌犯了難。小到工人用的改錐,大到配電箱,他開車百公裡,跑遍了周邊營業的五金店,終於購齊了應急使用的臨電建筑輔材。

“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來自中建電子的於淼、董卓航、陳鵬剛結束西安公共衛生中心項目的工作,又接戰疫“急單”,連夜驅車趕往1400公裡外的天津,翌日一早就抵達天津腫瘤醫院項目現場。

作為中建電子項目一線總指揮,於淼一天之內接打了200多個電話,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最終3小時就完成了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半天即制定出詳細的物資進場計劃,1小時內臨時增配10名勞務工人到達現場施工。為縮小物資實際進場與計劃的誤差,他時時跟蹤物流信息,無法正常配送就立即去快遞集散點取回。每當路過距離項目部僅10分鐘的家時,於淼也是側目幾秒卻從不停留。他說:“陪伴家人雖然重要,但為了早日戰勝疫病,我要和兄弟們一起戰斗在一線。”

“最后一批空調機組抵達總院院區,准備卸車!”2月13日晚10點,隨著總院物資主管閻曉濤在群裡的報告,大家懸著的一顆心才算踏實下來。原來,空調機組正常的供貨時間是30天,但工期緊迫,隻能從各地現有相近規格的庫存地調貨。“光空調機組的廠家就聯系了30多個,一天通話幾百個,手機都要被打爆了。”閻曉濤說。項目物資協調小組迅速聯系各供應商周轉庫存、開具道路運輸証明、全程跟蹤物資調運狀態,先后從廣州、鎮江、天津等地緊急調配到13台機組設備,並於2天內全部到貨。

為保障病房醫療設備更加完善,圖紙先后變更了五次,每一次變更都會造成工程量核算、供貨信息、現場作業面的改變。但讓總院負責人吳月感動的是,盡管有些物資已經制作,供貨商也毫無怨言,加緊趕制出新一批型號的材料,有的供貨商還主動捐贈了閥門和消防設備,“我真的感受到了疫情面前,大家團結一心的力量。”

團戰 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

隨著施工方案、設備材料和施工人員等陸續到位,這座戰“疫”醫院正式投入緊張作業。不同於武漢火雷醫院的“平地而起”,天津腫瘤醫院總院區發熱門診要把原有門診樓內的機電系統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設,沒有圖紙,項目團隊面臨著重大考驗。馮德豪是總院區的技術負責人,他帶領施工團隊現場逐一進行排查拆除作業,憑著多年的技術經驗,不到30個小時就完成了1100平米的排查拆除任務。

智能化工程需要把原來機房的設備拆除,再遷移到新機房。但是原機房的線纜混亂且沒有線標,為了讓新機房舊設備正常運行,總院智能化負責人董卓航重新對各系統線纜進行尋線,在每條線纜做上線標,十幾台設備,一台一台拆除,再一根線一根線組裝,奮戰了2小時后最終成功完成遷移。

智能化工程需要把原來機房的設備拆除,再遷移到新機房。但是原機房的線纜混亂且沒有線標,為了讓新機房舊設備正常運行,總院智能化負責人董卓航重新對各系統線纜進行尋線,在每條線纜做上線標,十幾台設備,一台一台拆除,再一根線一根線組裝,奮戰了2小時后最終成功完成遷移。

空港院區建設是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生產經理李雪冬提出用模塊化施工方案,利用板房吊裝、改裝作業空隙穿插機電施工,工作面交出一處即安裝一處,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空港院區是室外作業,施工期間趕上了三場大雪,大家為了早點建好醫院,仍堅持通宵作業。”面對惡劣天氣,李雪冬帶領團隊及時落實安全措施,並做好成品保護。

為將空港院區新建發熱門診中的智能化系統並入院區原有智能化系統,必須確認原系統中所用設備的品牌型號及准確位置,新老路由的尋找定位尤為重要。

由於原有圖紙不清晰,空港院區智能化負責人陳鵬隻能根據以往施工經驗,一點一點在現場勘察,不吃不喝8小時后,終於明確了所有路由位置。在保証原有路由管線穩定性的前提下,陳鵬跨專業定下施工方案,帶領工人通宵奮戰,完成線纜過線井的挖掘工作,為后續線路鋪設和系統聯通打下了堅實基礎。每當同事勸他早上多睡一會兒,他都倔強地說:“我要是睡了,現場怎麼辦?我是帶著任務來的,多跟緊一點,工期就多一份保障,很值!”

由於施工單位交叉作業多,想趕進度卻遲遲沒有作業面,這成為了兩個院區都面臨的難題。項目團隊群策群力,派人連夜考察通風管道加工廠,在保証原有加工廠生產能力的情況下,火速增加另一家生產能力更強的廠家進行同步預制,並安排專人跟蹤,加快成品產出,使得通風管道預制效率提升了20%。

工期緊之又緊,院方又臨時提出了增加可視醫護對講系統的需求變更,項目團隊肩上再添重擔。項目團隊迅速進行深化設計,挨個點位進行溝通確認,最終與各專業溝通達成一致,確保了變更的新系統在原計劃節點內順利完成。由於疫情影響,設備廠家無法按時來現場調試,2月14日,董卓航連夜奮戰,通宵完成了所有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網絡系統設備約300個點位的調試,為不可退讓的工期帶來一劑“定心丸”。“我還年輕,還有大把的熱血可以奉獻,快速建好了醫院,我也能安心!”

先鋒 “65后”至“95后”的競跑

盡管困難重重,中建安裝項目團隊卻從未懈怠,從“65后”到“95后”,不同的年齡卻有著同樣的熱血,他們沖鋒防疫戰第一線,全力以赴與疫情競速。

總院區的胡慶寶雖是個“65后”,但工作起來像年輕人一樣賣勁兒,搶工期間連續幾天和工人一起通宵干活到天亮,休息幾小時后又轉身回到戰場。1990年兵轉工的他,既是個暖通專家,也是管理勞務隊伍的一把好手,憑豐富的施工經驗,他在現場提出的近十條施工方案建議均被採納,避免了多處返工問題。除了要給勞務隊伍講解技術難點、做好質量交底外,他也時刻關注工人的思想動態。項目年輕人都說胡慶寶是大家的表率,老胡卻很謙虛,“我這算什麼,工友們在現場肩扛電纜,窩在狹窄的配電箱裡做電纜壓接,我們團隊每個人都很棒。”

空港院區的逯連友是個“70后”,工作經驗豐富的他自告奮勇承擔了保障新舊智能系統對接的技術任務。由於空港院區所有集裝箱板房放置在地基基礎立柱上,所有進線方式隻能選擇下進線方式,而地基基礎僅一米高,施工人員隻能半蹲在地板下進行。為保証進線口位置准確,需嚴格測量所有數據,逯連友常常半蹲到快要暈倒了,才起身休息幾分鐘。為了不讓母親擔心,逯連友讓家人幫忙隱瞞自己的行程,可是最終母親還是知道了,電話中哽咽著說等著他回去吃餃子。逯連友沒有太多時間勸慰母親,“疫情當前,為了讓更多家庭平安團圓,我們必須勇敢逆行,奮力一博。”

“95后”的戴天宇是空港院區最年輕的小伙子。得到參建通知的時候,戴天宇正在承德老家,火車票買不上,他直接訂了一張回津的機票。不料趕上大雪,航班取消,輾轉坐上慢車才在次日凌晨3點抵達天津,來不及休息,早上7點他就出現在了施工現場。“路上耽誤的時間得抓緊在現場補回來!”戴天宇著急地說。“現在不可能按部就班提計劃,也來不及提前匯集各專業圖紙,必須盯緊現場,所有細節都要裝在心裡,各個環節的施工流程我都了解的透透的。” 和以往的項目不同,每天快節奏的施工、多作業面的管理,也逼著這個年輕小伙兒迅速成長。

知苦不怕苦,知難不畏難。在這場全民戰“疫”中,中建安裝平凡的建設者們一次次用軍魂匠心鑄就“生命驛站”,用“藍色力量”筑起防疫堅實堡壘。縱使春寒料峭,終迎希望曙光,為生命而戰,戰疫必勝。

(責編:王靜、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