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復工,一箭四星!

2020年02月21日08:40  來源:科技日報
 

2月20日5時7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以一箭四星方式,將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是今年春節之后,我國首次航天發射。發射任務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取得圓滿成功,宣告著中國航天正式“復工”。

火箭實現三大突破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具備單星、多星發射能力。

此次任務中,長征二號丁實現了三個新突破:

一是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研發團隊為此結合發射場要求進行了多項適應性設計更改,細化完善了發射場使用操作測試文件,全程實行表格化管理,確保發射任務順利進行。

二是首次使用新型測發控一體化設備。研發團隊積極與發射場溝通,協調設備安置、電纜鋪設等相關事宜,秉持通用化率最大原則,專門設計研制了一套新型測發控一體化設備。該設備規模由原來16個機櫃縮減為10個,軟件配置項由31項減少到15項,與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通用化率達到了90%。

三是首次實施四星串並聯的發射布局。該構型是在以往雙星串聯和雙星並聯基礎上,首次提出的“兩艙串聯+上層並聯”四星串並聯方式。在上層並聯的3顆衛星中,通過增加過渡艙將1顆衛星的高度抬高,實現錯層布局,滿足每顆衛星的包絡要求。由於過渡艙的增加,全箭高度增至46.7米,比常規狀態多出近6米,給火箭各系統設計帶來了很大挑戰。

此次發射正值全國上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殊時期,任務周期橫跨春節。八院星箭試驗隊努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科研生產任務攻堅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通過靠前指揮、優化流程、細化計劃節點、強化風險識別、科學配置資源等措施,保証了任務不缺崗、防控不缺位。

青年突擊隊托舉衛星

此次發射的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中,F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為確保型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新技術試驗衛星F星青年突擊隊直面嚴峻疫情挑戰,在設備搬運和展開、加班測試、塔架值班、隊員體溫情況統計、防疫物資分發等工作中沖鋒在前,為奪取型號發射任務和疫情防控“雙勝利”貢獻了青春力量。

過完大年三十,調度員趙碩進入了防護焦慮循環模式:“咱們除了戴口罩還能怎麼做?我要不要帶個護目鏡?護目鏡搞不定帶個太陽鏡會不會好一些……”大家開玩笑說,讓他申報自己出京需要隔離,就不用去發射場了。他認真起來:“發射場是必須要去的,關鍵還是咱們怎麼防護。”這種又害怕又“偏向虎山行”的“膽小”,讓大家敬佩。

“插拔脫插”是發射場工作的關鍵步驟之一。為確保完成任務,試驗隊員楊磊在聯合總檢查的過程中演練了一遍又一遍。地面冰冷、艙口狹小,隻能探半個身子到整流罩內的他究竟在如何操作,誰也看不到。由於塔上操作間過於狹小,不能滿足防疫期間人與人一米的間隔要求,楊磊主動要求在操作間外待命。嚴冬的塔架上寒風刺骨,他裹緊羽絨服,臉上看不到一絲抱怨。撤收電纜有他,搶險隊有他,大家對他的評價就一個字——“穩”。

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青年人,用青春和熱血,在平凡的崗位上進行不平凡的奮斗。后續,五院60支青年突擊隊將始終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科研任務不停步”,為確保全年任務有序推進貢獻青春力量。

大洋深處的防疫戰

為中國航天“復工”而奮戰的,除了發射場的衛星、火箭試驗隊,還有遠赴大洋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3號船。

守好疫情防控底線,才能做好任務主線。遠望3號船黨委書記董相奎表示,為確保疫情期間任務准備穩步進行,保障船員身心健康,船上實施了多項防護措施。

出航后,每天晚上10時,區域防疫責任人要對機房工作場所和辦公區域進行全面消殺。每天早上,船員們在確認自身狀況、體溫符合要求后才能前往工作區域。此外,各系統負責人還需在機房外進行二次體溫測量,合格后再正式上崗。

同時,遠望3號船為每名船員配發口罩、消毒用品等,並組織海上醫療隊建立坐診、巡診制度,5名隨船醫生、護士輪流排班,每天不定時到工作一線進行巡診檢查。

在此基礎上,根據任務計劃安排的時間節點,船上各系統聽令有序開展各項准備工作,嚴密組織船內設備聯調、任務文書審定,進行技術交流對話、應急預案演練和測試驗証技術狀態,深入分析目標信號特性,優化設備參試策略,突出抓好針對性任務實操演練,有效掌控任務風險和特難點,不斷提升參試人員能力素質。

一系列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確保了任務順利執行。20日清晨,大洋深處的遠望3號船各系統默契配合,目標捕獲及時、跟蹤測量精准、數據獲取完整有效,遙、外測數據處理及時間指令參數解算正確,圓滿完成了火箭主動段測量和搭載的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主動段及入軌第一圈測控任務。(記者 付毅飛 張 強)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