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2萬余戶生產型子企業復工率超80%

2020年02月20日08:43  來源:上海証券報
 

2月18日,長安汽車渝北工廠的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 當日,一批長安牌小汽車駛下生產線,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批在長安汽車渝北工廠下線的新車,標志著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廠正式復產。 新華社 圖

在2月1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疫情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國資委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會改變。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咬定目標不放鬆,採取多項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上証報記者注意到,由央企子公司組成的抗疫隊列中頻現A股公司身影。在發布會上,際華集團、蘇美達、中國醫藥等多家A股公司為抗擊疫情作出的貢獻被重點提及。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在會上表示,疫情對央企生產經營確實造成了影響,例如對航空、旅游等個別行業影響較大,但我們認為,疫情影響是階段性的,也是暫時性的。疫情的影響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相信隨著疫情的日趨緩解和最終消除,這些行業的需求一定會出現反彈,並逐步回到正常狀態。

據他介紹,目前,央企所屬2萬余戶生產型子企業復工率超過80%,石油石化、通信、電網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超過95%,有的已達100%。例如,國家電網已全面復工了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總建設規模超過700億元,能夠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更好地復工復產。

任洪斌還表示,國資委和央企將咬定目標不放鬆,確保任務不變、壓力不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全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

具體來說,國資委和央企將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一是積極有序、率先帶頭復工復產,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二是加強形勢研判,認真分析央企所涉行業和上下游產業鏈的形勢,強化預測預警,及時制定應對措施。三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大降本節支、提質增效的工作力度,以最大的努力沖抵由於疫情所造成的損失。四是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國家應對疫情出台的金融、財稅等支持政策,把握好后疫情和疫情后市場恢復性增長可能帶來的機遇,做好結構優化和穩產穩收工作。

全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

任洪斌表示,在疫情發生前,央企在醫用防護服和醫用口罩上基本沒有布局﹔疫情發生后,央企迅速轉產擴產,全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目前,新興際華集團每天生產醫用防護服4.5萬套,國機集團、中國石化、兵器工業每天合計生產醫用口罩130萬隻。央企還加緊研制口罩機、壓條機等關鍵緊缺設備,近期也將陸續實現量產。

任洪斌進一步表示,新興際華所屬的際華(集團)股份,在得到生產防護服的指令后,迅速轉產,購置設備,培訓員工,以戰時狀態投入防護服的生產中。該公司下屬的3502工廠,位於河北石家庄,已形成每天4.5萬套醫用防護服的供應能力,這一產量是目前全國醫用防護服總產量的1/3以上。

在加快醫療物資生產的同時,央企還加大了醫藥研發力度。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世堂表示,目前國藥集團、華潤集團、通用技術集團等正在全力推進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的科研攻關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國藥集團所屬中國生物率先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生產能力達每天20萬人份,並提出了制備恢復期血漿用於臨床治療的建議。

疫苗研發也在武漢、北京等地緊鑼密鼓地推進。目前滅活疫苗的研發正在進行病毒培養,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的合成,其他相關工作也在抓緊推進過程中。

央企對抗疫藥物“磷酸氯喹”也正加速生產儲備,通用技術集團2月底前可生產出制劑產品,華潤集團在現有氯喹相關產品庫存32.5萬盒基礎上還在增加儲備。“通用技術集團所屬中國醫藥目前正在抓緊恢復磷酸氯喹的生產。”趙世堂表示。

將幫扶中小企業共克時艱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財稅金融政策,例如低息貸款政策,有助於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運營和融資成本,加大防疫物資和醫藥產品供給保障的力度。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慶豐強調,低息貸款等財稅金融政策對各類企業都是一視同仁的,沒有針對國有企業的特殊政策。疫情防控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符合政策條件的國有企業會按照規定,通過公開的途徑申請相關支持,沒有特殊待遇。

“抗疫過程中,地不分南北,企業不分所有制,大家都在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夏慶豐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小企業更加脆弱,扶持中小企業是理所當然的,中央企業將在產業鏈合作等方面積極響應帶頭落實。”

此外,央企還將妥善處理與中小企業的法律糾紛。對於疫情影響導致的中小企業延遲交貨、延遲支付等情況,國資委將指導央企本著共克時艱、友好協商的原則,及時主動加強溝通,依法依規通過採取延期履行、修改部分合同條款等方式,解決中小企業的困難和問題,最大限度地幫助企業減少損失或者避免損失擴大,同時共同探討應對措施,謀劃長遠合作。(記者 王雪青)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