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央企

唱響鐵路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走近二〇一九“最美鐵路人”(下)

本報記者  陸婭楠
2020年01月10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他們,是為重載鐵路填補技術空白的火車司機,是為高速鐵路“體檢把關”的研發人員,是讓高原鐵路再續輝煌的質檢女工……在中國鐵路不斷創造世界紀錄的征程上,他們不負韶華,砥礪前行,唱響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精准操縱重載列車,填補技術空白

  大秦鐵路,煤炭運輸大動脈,為全國六大電網、五大發電集團、上萬家工礦企業和十幾個省市提供生產生活用煤。太原局集團公司湖東機務段重載司機景生啟,就是在這條鐵路上不斷創造紀錄的人。

  大秦鐵路的運輸主力是兩萬噸重載列車。這種列車由2台機車牽引,210節車廂長達2.6公裡。經過大坡道時,列車首尾高低落差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怎麼開這種車,國內外都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開行初期,行至下坡,司機經常先停車再啟動,一停一啟至少要耽誤6分鐘,堵得后續列車也跟著停車。

  景生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一遍遍試車,重新繪制受力分析圖,計算緩解時間點,尋找調速手柄的最佳級位,終於總結出《2萬噸精准操縱法》,還手把手帶出89名司機,不僅讓大秦鐵路大坡道停車重啟徹底成為歷史,還填補了世界重載列車操縱技術標准的空白。

  2014年4月2日,中國首列編組320輛、總長近4公裡、牽引總重31500噸的重載試驗列車成功試車,又創造了世界重載鐵路領域的新紀錄。喝彩聲響起,試車司機景生啟隻說了一句,“重載鐵路給了我廣闊的舞台,如果國家有需要,開行4萬噸、5萬噸重載列車,我還會請戰去試第一把!”

  解決“0.04毫米”難題,形成工藝標准體系

  在中國高鐵搖籃之一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鉗工首席技師郭銳可謂高鐵轉向架的大百科。從“和諧號”到“復興號”,13種型號25種轉向架裝配的每道工序,都烙在郭銳腦中。

  為了打造純中國血統的“復興號”,核心部件轉向架採用了全新的分體式軸箱設計,軸箱內孔公差必須控制在0.04毫米以內。可試制初期,裝配就是不達標。憑借18年的工作經驗,郭銳帶領團隊設計了90種裝配方案,經過上千次的反復驗証,終於找出了最佳裝配方案。驗証成功后,郭銳手套還沒來得及摘,手就被設計人員緊緊握住,“咱們自己研制的軸箱終於干成了!郭大師,你又立功了!”

  “復興號”有50多萬個零部件,類似於“0.04毫米”的難題數不勝數。為了將裝配工藝固化為作業規范,郭銳帶領團隊共編制了220份作業要領書,被同事們譽為“復興號”轉向架組裝的必備“寶典”,更形成了中國高鐵工藝標准體系。

  為了讓更多的動車組上線運行,郭銳帶領團隊改進工藝和裝備,使企業轉向架產能提高近3倍,研發成果還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前些天,一名外國專家時隔多年來訪,看到新設計的工藝裝備和裝配方法后非常驚訝,忍不住掏出手機詢問是否可以拍照學習。這讓郭銳不禁感慨,“隻有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腰杆才會挺得更直!”

  中國鐵路提速有多快,列車檢測技術的攻關就要有多快!上海局集團公司科研所機輛技術研究室主任朱挺,就是一名與鐵路創新競速的人。

  中國鐵路大提速,鐵路電氣化改造密集展開,他帶領隊伍填補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的國內空白,光實驗數據就記錄了8萬多條﹔他們形成的《駝峰技術改造方案》和《特種車輛安全溜放作業辦法》,讓特種車輛駐站時間平均縮短50%,編組效率提高了67.7%,僅上海局集團公司每年就可節支創效上億元,為全路編組站特種車輛駝峰溜放作業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中國高鐵實現零的突破,朱挺又著手研制高鐵“萬能”巡檢車。當時,國內既有的高速動檢車,僅能對線路進行數據量的檢測,最高檢測速度僅80公裡。朱挺帶領團隊忘我工作,有一陣子,團隊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6人中有5人先后累病。大家白天一起干活,晚上一塊兒打點滴。2018年12月,國內首列時速160公裡電傳動多專業綜合巡檢車上線。這列“流動醫院”,實現了沿線工務、電務、供電設備結構狀態的可視化巡檢,甚至連接觸網上直徑10毫米螺栓的螺紋都能拍清楚。

  朱挺出名了,高薪橄欖枝不斷拋來,可他全部婉拒,“我還將帶領團隊不斷探索,用更多的科技成果為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

  堅守最苦最累崗位,安全提鉤120多萬次

  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會處——鄭州北站,每天2.2萬輛車輛在這裡分解、編組,再開往全國各地。駝峰連結員陳林要做的工作是,緊跟時速10公裡的調車車列,在三四秒內,摘開連接車輛的車鉤,使車組分離並溜向預定的股道。

  駝峰連結員是鐵路上最苦最累的崗位之一。每次上班,陳林都需要工作12個小時,解體車輛2000多輛,摘車鉤1000多次,奔跑行走20多公裡,將近半個馬拉鬆。而且無論天氣多惡劣,都不能少跑一步、少看一眼。2017年8月的一天,編組場股道間的氣溫高達四五十攝氏度,陳林解體貨車第九鉤時,發現車輛溜放速度較慢,便馬上查看關鍵部位,並叫停后續溜放作業。停車指令剛落,“問題車”就停在了嚴禁停車的部位,如果再晚兩秒鐘,極有可能造成追尾脫線的安全事故。

  入職以來,陳林已安全提鉤120多萬次,解體車輛近300萬輛,始終做到無違章、無違紀、無差錯,防止大小事故11起。2018年,一部《無敵解鉤手》的微電影讓他成了網紅,陳林卻謙遜地說,“大家對普通連結員的關注,其實是對中國鐵路的點贊。我願意在奔跑中繼續貢獻力量!”

  433公裡的拉林鐵路,川藏鐵路藏區起始段,有一支3萬人的建設大軍,其中女工不足300人,中國鐵建十一局橋梁公司拉林段質檢女工班班長崔欣,就是其中一員。

  崔欣所在的質檢女工班共4人,承擔了拉林鐵路全線近45萬根軌枕的質量檢測任務。每根軌枕有70多個檢測點,最精細的檢測點誤差要求控制在1.5毫米以內,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兩年來,女工班提供的有效檢測數據就達數千頁。

  為了不讓一根不合格的軌枕上“天路”,崔欣勤學苦練、潛心鑽研,每一個檢測點都要眼看、手摸、卡尺量。長久的磨礪,不僅讓她練就了“火眼金睛”,成了軌枕質量的“守護女神”,還給她的臉印上了“高原紅”,把她的手磨成了“鐵砂掌”。可崔欣和小姐妹們不在乎,她們隻有一個願望,“把川藏鐵路建成精品工程,經得起歷史檢驗!”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0日 07 版)
(責編:王醒、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