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緊緊圍繞“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群眾就近方便快捷提供同質、同量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總目標,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通過夯實“硬件”、提升“軟件”、變革“系統”,著力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群眾無地方看病、看不起病問題,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夯實“硬件”基礎 優化資源配置
合理配置資源,根據現有衛生資源實際情況,綜合搬遷安置點服務半徑、地理條件等因素,合理配套建設安置點醫療機構。
實施提檔升級改造,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累計投入6500萬余元,新建3家衛生院和2個安置點村衛生室,改擴建2家衛生院和15個村衛生室。
按照縣城、集鎮、新村分類配置醫療設備,鄉級配備DR、心電圖機、B超、生化分析儀等大中型設備價值不少於30萬元,村衛生室配備健康一體機、體重稱、檢查床等常用設備價值達5萬元以上。
規范藥品配備,統一省醫藥集中採購平台採購配送藥品,執行零差率銷售,中藥飲片按相關規定比例加價銷售。衛生院配備藥品150種以上,村衛生室配備基本藥物80種以上或中藥飲片50種以上。
提升“軟件”水平 深化醫療能力
加強培訓學習,定期選派縣鄉村各級醫療機構骨干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行系統性學習培訓。通過“互聯網+”集中培訓、遠程教學等多種形式,定期組織鄉村兩級醫務人員開展各類衛生專業知識培訓,完成鄉村醫生學歷提升教學任務,通過舉辦4輪次中專學歷提升班,全市165名鄉村醫生獲得中專及以上文憑。
優化安置點醫務人員配置,根據搬遷居民集聚增加實際情況,採取調增村醫或者衛生院定期派出醫生駐點,實現每個安置點醫療衛生機構至少配備1名合格鄉村醫生或醫師。
實施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依托縣級公立醫院龍頭效應,分別組建赤水市人民醫院、赤水市中醫醫院為牽頭單位的緊密型醫共體,全面托管14個鄉鎮衛生院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級兩家公立醫院對鄉鎮衛生院人、財、物實現全方位托管,逐步建立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將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層,提升我市鄉村兩級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變革“系統”模式 強化就醫體驗
做實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保障,組建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共同參與的110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按照“應簽盡簽”工作原則,向在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契約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大病慢病患者分類救治,定期提供健康體檢、隨訪以及健康知識宣教。
縣域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出院結賬單“一單清”等政策措施﹔全面實施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明確25種大病專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為罹患重大疾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貧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率達100%。
截至10月底,為易地扶貧搬遷在家群眾100%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累計救治農村貧困人口罹患大病369人,救治醫療總費用431萬元,各級各類報銷410萬元,個人自付21萬元,個人自付比例僅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