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四中全會《決定》解讀: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

2019年11月14日08: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全面回答了在我國經濟制度和國企治理上,既有理論上的新概括又有實踐上的新要求,是國有企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推進國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綱領。國有企業應當從中國國有經濟制度建設角度,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去認識與思考,進一步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鮮明特色是完善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制度體系,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是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部分,對經濟制度屬性和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決定性影響,全會對此作出了系統闡釋和明確部署。多年來,我們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一大創新,是在此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三項制度都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三者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應該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實質就是做強做優做大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四中全會提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特別是把“創新力、控制力”列入“國有經濟五力”,也是黨的歷史第一次。這些創新,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隨著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國有經濟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企治理優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制度和國企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會的勝利舉行與《決定》的發表,意味著我們站上了向國企治理現代化奮進的新起點,也站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制度創新與完善的新起點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堅持“破”與“立”並舉,“制”與“治”融通,對國有經濟制度建設部署多項重大舉措,鮮明提出新時代國有經濟制度建設的使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需要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堅持頂層設計型改革和問題倒逼型改革相結合,進一步明確制度建設責任,在推進國企改革與發展的同時,繼續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突出堅持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制度,突出黨的領導制度在國企治理體系當中的統攝性地位。全會《決定》第一次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13個部分中第一條是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我們要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推進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現代化。在具體落實中,要進一步明確企業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系統梳理,形成規范。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突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動搖。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生產許可制度,健全破產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探索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通過混改的推進,國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融合發展、優勢互補,激發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現階段的經濟內涵的國家資本,則其控制力不僅體現在對國企的控制上,還會表現為其對非公經濟的控制、引導和影響力上面。“國有企業”,改為“國有資本”,其意義在於“做強做優做大”的主體就不再是作為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國有企業,而是落實到作為公有制實體的國有資本上來,這就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企業改革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空間,提升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改的積極性、主動性。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國有經濟有進有退,從總體上有利於國資的優化。《決定》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布局結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要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主責主業更加突出。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決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非主營業務,通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進一步加大企業市場化改革力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上下功夫。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的活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繼續探索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推動企業在更大范圍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具備條件的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經理層激勵制度。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在國資委與國企之間建立國有資本投資與運行公司,就是要在國家資本的管理層面上引入市場機制,在管資本的層面上以公司模式來代替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這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會改變目前國資委與國企之間那種二級的委托-代理關系。可能形成國資委--國資本投資公司--國企之間三級、甚至多級的委托-代理關系,降低國資委對於國企決策的直接干預程度。

開辟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新局面,需要深入進行國有經濟改革、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與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這三大改革的協調運行。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國資監管,這三個方面制度是構成國有經濟制度體系的基本要素,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必須全面建設好、始終堅持好、不斷完善和發展好,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治理體系,為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邁開更加堅實的步伐。

(李錦,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