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對國有企業發展的認識

2019年11月11日09: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深化對國有企業發展的認識

成功的行動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隻有認識正確,才有行動的高度自覺。深化對國有企業發展的認識,不僅有利於澄清是非,統一思想,也有利於國企正視問題,搶抓機遇,做強做優做大,實現高質量發展。

充分認識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國有企業是共和國的長子。1952年時,全國國營工業總產值隻有142.6億元,經過近70年的發展和40年的改革開放,2018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4.8萬億元、利潤總額3.4萬億元,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國有企業實力顯著增強。1978年至2018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1.9%、10.3%﹔2018年末,全國國有企業資產、所有者權益分別是1978年的247.1倍和130倍。2018年末,國有企業(不含國有一級金融企業)資產總額178.7萬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63萬億元﹔應繳稅金4.6萬億元,佔當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萬億元的25%,佔當年全國稅收收入15.64萬億元的29.4%。在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274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榜,企業數量佔比54.8%,營業收入佔比71.83%,資產佔比86.19%,淨利潤佔比71.76%,納稅佔比85.87%。2019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有129家,其中中央企業佔48家。

二是國有企業作用更加聚焦。電力企業承擔了全國約70%的發電量,電網企業提供全國95%以上的用電量,石油石化企業承擔國家戰略油氣儲備使命和油氣管線建設運營任務。國有企業在援疆援藏、精准扶貧、區域協調發展等涉及國家民生保障的重大戰略任務中起到重要作用。據《企業扶貧藍皮書(2018)》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結對幫扶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投入定點扶貧資金超過75億元。2011年以來,中央企業的科技研發投入一直佔到全國總研發經費的1/4強,中央企業累計擁有有效專利和發明專利每年增長量超過30%。中央企業國內研發機構大概2600家,境外機構60家,國家級的研發機構超過700個。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全國已經有90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佔到一半以上。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

三是國有企業治理明顯改善。國企股權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8年底,商業一類中央企業混改比例已超過70%,央企四級及以下子企業超過85%實現了混改,各省(區、市)國資委監管的各級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佔比已達45.9%。國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現代化,截至2017年,102家中央企業中已有83家建立了規范董事會﹔各省(區、市)國資委所監管一級企業中有88%建立了董事會,其中外部董事佔多數的企業佔比13.1%。國資監管部門向建有規范董事會的國有企業陸續下放發展決策權,經理層成員選聘權,業績考核權和薪酬、職工工資分配及重大財務事項等重要權限,使這些企業加快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步伐。

充分認識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從此,人們思想獲得大解放,對國有企業改革採取抓大放小,兼並重組,優化布局。國有企業不僅在全社會開始降低規模,退出一些領域,且在國有企業內部,也允許民營企業參與。假設所有企業都採取股份制形式,依照國有資本擁有企業股權比例的比重,可將企業劃分為私人企業、國有參股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國有獨資企業。

實際上,從國外國有企業發展歷程考察,我們可以發現,社會主義國家有國有企業,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地方,對私人資本無力投資、不願投資的地方,政府承擔起社會責任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是一國政府重要的執政基礎,它是引導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促進經濟結構合理調整﹔它是政府財力重要來源之一,成為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縱觀世界國有企業近百年發展的歷史,無論是國有化浪潮,還是私有化浪潮,國有企業發展情況與社會制度相關不大,而與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情況和主流經濟理論相關度較高。因此,各國都很重視國有企業發展,努力解決國有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9月20日,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資委、稅務總局、証監會五部門印發《關於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於2019年全面推開。其中,中央層面,具備條件的企業於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確有難度的企業可於2020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待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劃轉﹔地方層面,於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劃轉工作。

可以說,國有企業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公共福利的重要來源。國有企業發展的好壞,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實現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維護好我們的共同利益。

充分認識國有企業監督與活動關系復雜性

國有企業監督與活力問題是一個普遍性和長期性問題。1993年通過的《公司法》,明確了國有企業監事會的設置、人員的組成和來源以及工作職權,國有企業監督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據。2000年發布《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在該條例中規定了國有企業監事會的設置和人員來源,國有企業監督的內容和重點以及國有企業監督的方式等。2015年《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增強活力和強化監管相結合”的原則,指出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把握的重要關系。2017年《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調整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改進監管方式手段,著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相關職責劃入審計署,這是我國國有企業監督體制的再一次變革。

實際上,因為國有企業監督與活力間關系復雜,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往往還交織在一起。國有企業財產所有權是全體人民所有,是一個集體概念,對每一個個體來講,這種權利是十分模糊的。國有企業的經營權又是政府委派給相關的經營層,按照經濟學理論,這種委托-代理關系容易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對許多經營層來講,對國有企業經營的好壞,與自己所獲得的相差太大,所以內在動力不足。實際上,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還存在代表政府的官員,他們的思想和對利益的訴求也會影響國有企業經營。國有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再加上政府官員在中間的影響,國有企業管理就形成了十分復雜的利益體系。無論是我國國有企業40年的改革,還是國外國有企業的改革﹔無論我們對國企內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是外部設置國有資產監督部門,或者建立嚴密的法律體系,其中一個重要意圖就是解決監督與效率的問題。監督過嚴,統得過死,企業沒有活力,放權過多,監督失察,又易導致腐敗和國有資產的流失。

國有企業特殊產權關系和管理體系,形成了復雜的利益網絡,這是國有企業自身具有的,這種特征決定了國有企業發展的好壞,不僅僅靠制度改革,還要靠對人性的理解,對人性的尊重和對人性的把握。國企監督與活力問題解決任重道遠。

充分認識選拔優秀國有企業領導班子的緊迫性

我國40年的國企改革,基本上解決了幾個問題:一是對國企本質的認識,我們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二是解決了國有企業布局問題,我國國有企業基本上從過去一統天下的局面轉變成關鍵領域布局,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三是解決了公司治理體系問題,國有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改組為股份公司,有黨委會、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還有國有企業監事會,許多國有企業還聘有外部獨立董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和廣大國有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國企改革“1+N”系列文件。為落實“1+N”文件,中央部委層面出台了100多個配套文件,各個地方為落實“1+N”文件出台了900多個配套文件。要把文件落到實處,要把國有企業搞活,需要我們選拔出優秀國企領導班子。實踐充分証明,一個好的班子,能徹底改變一個地方的面貌和狀態。因此,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就必須選拔出優秀的國企領導班子,國企發展的擔子由他們抗起來,國企發展的風險由他們控起來,這是內因,國有企業的所有監督都是外因。

“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這是國企黨員領導干部的標准,在選拔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時還要充分認識國有企業高管復雜人性特征。國企高管的人性特征中具有明顯的復雜人現象,是經濟人、社會人、政治人和自我實現人等人性特征在不同情境、不同年齡中表現出的不同權重的組合,不宜做過度簡化、過為粗糙的處理。對大多數國企高管來說,無論是從他們的使命承擔、進入門檻、晉升前景,還是從他們的職位安全、社會地位以及保留效用等多個方面來看,應該都會對其崗位備加珍惜,努力工作。國有企業監督要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給予國企高管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更多的經營自主權,充分調動國企高管的工作積極性。

(陳贇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有企業監督制度改革與創新研究<17ZDA086>”階段性成果。作者系浙江省國資委外派監事。)

(責編:王醒、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