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種飛機從這裡飛向世界

——走進新中國特種飛機的搖籃航空工業陝飛

2019年11月04日17: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由航空工業陝飛自主研制的14型18架飛機米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這其中,13型15架機均為特種飛機,泱泱大國,獵獵蒼穹,振國威、壯軍威,令世人矚目!

自1969年創建,50年來,航空工業陝飛已陸續研制出預警指揮、察打一體、對抗干擾、偵查醫療四類裝備30余型特種飛機,其中就包括空警-200、空警500預警機、反潛巡邏機等“明星機型”,填補了國家多項航空武器裝備空白。航空工業陝飛秉承“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研制出我軍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重要武器裝備,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新中國特種飛機的搖籃”。

50年前,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黨中央在陝西漢中這片三線熱土上播撒下了研制運輸機的種子,航空工業陝飛由此誕生。一代又一代陝飛人前赴后繼,堅守航空報國的雄心壯志,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發揚“艱苦奮斗、激情超越”的陝飛精神,不斷探索和攻關,在幾乎是一無所有的基礎上,硬是走出了一條發展特種飛機的創新之路,為我軍特種飛機體系化和成建制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當時不起眼的一粒種子如今已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閱兵式之后的2019年11月4日,恰逢航空工業陝飛創建50周年,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秘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

創業:好人好馬壯志在天

1969年11月4日,中央批准在漢中建設大型運輸機企業,陝飛的歷史從這一天翻開。按照“邊建設、邊生產,先生產、后生活”的原則,建設大軍和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三線建設的戰略指導下,按照“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從援建廠派來的干部、職工,從各大專院校接收的畢業生,從插隊知青中招收的學徒工,和援建的解放軍戰士、地方政府組織的民工一起,從祖國四面八方,風塵仆仆趕赴七溝八梁、荒草叢生的秦嶺山脈貓兒山下、文川河畔,開始了曠古未有的艱難創業。

猶記得,創業者們頭頂藍天,腳踏荒原,飢餐冷饅頭,渴飲山泉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三線人獨有的豪邁氣慨,挑沙運石,搭路修橋,挖山掘洞,平整坡地,硬是打勝了“三通一平”攻堅仗,蓋起了一座座廠房,安裝起了一台台設備、型架,逐步打通了零件、部件、總裝、試飛生產線,初步形成了運8整機生產能力。

1975年12月29日,陝飛人將運8-02架機送上了祖國的藍天,創造了我國航空工業史上當年轉廠、當年安裝型架、當年試制飛機、當年首飛成功的奇跡。1980年2月運8原型機完成設計定型並正式列裝部隊,這一特種飛機改裝的潛在平台開始形成產能,為后續特種飛機的系列化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硬仗:拼命也要拿下“爭氣機”

上世紀八十年代,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陝飛的飛機產品訂貨嚴重不足,加之企業產品結構單一,基礎條件差,企業面臨嚴峻生存危機。陝飛人在逆境中奮爭,本著一要生存、二要發展的原則,對運8飛機開始改進改型,拓展產品用途和市場,運8海上巡邏機就是在這種條件下誕生的。運8海上巡邏機具備既可執行海上巡邏偵查,又有一定海上救護和貨運能力,同時具有水下搜潛的性能,它的改裝成功填補了我國海軍裝備的空白,邁出了運8特種機研制的第一步。

為了使運8飛機平台更具有優勢,陝飛開始研制運8C氣密型飛機,主要解決運8原型機貨倉不氣密的問題,面對各項改革矛盾聚集、企業經營活動異常艱難時期,尤其在最后制造階段和設計定型階段,物資條件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研制過程困難重重,陝飛全體干部職工始終秉持“事在人為”的堅定信念,憑著敢與困難做斗爭的決心和意志、激情拼搏的精神和豪情,1990年12月,運8C氣密型飛機成功首飛,1993年1月完成了設計定型。陝飛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在逆境中求索、在困境中發展的無畏精神,開拓了運8飛機新的發展領域,為后續特種機的發展打下了平台基礎。

隨著海軍反潛能力的增強,急需一種能夠對大面積海域進行搜索和目標指示、協調戰區內反艦平台作戰行動的飛機。90年代初,為滿足中國海上警戒的急迫需求,推進運8飛機不斷朝電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動化、系列化方向轉變,在國內預警機尚未研制成功情況下,陝飛公司與海軍裝備論証研究中心密切合作,運8J警戒機的研制被提上日程。該型機是在運8C氣密型飛機基礎上局部更改外形、結構、系統和特設,加裝警戒雷達及配套電子設備和系統,挑戰和壓力可想而知。而當時,陝飛連年嚴重虧損,連職工工資都發不出來,科研生產更是步履維艱,但是陝飛人清醒認識到干好了、干成了,陝飛就能“挺”過去,打個漂亮的“翻身仗”。然而,情況不容樂觀,國家項目投入不到足,沒有研制經驗可循,外部條件較為惡劣,怎麼辦?面對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陝飛人痛定思痛,“不僅要把它當作一項科研生產任務、一項經濟任務,更要把它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堅決完成。”發出錚錚誓言后,該型特種機載機就被冠以“爭氣機”的別名。他們說,“一定要給自己爭口氣,要給中國在世界預警機研制上爭一口氣。”

1996年底,項目立項批復。陝飛提出“成在‘爭氣機’,敗亦在‘爭氣機’”的口號,立下“大干80天,‘爭氣機’載機飛上天”的錚錚誓言。各單位迅速行動,按網絡計劃圖倒排生產進度,層層落實任務,層層落實進度,層層嚴格考核。無論是寧靜的設計室,還是喧騰的生產線,面對大部件對接螺栓無損檢測要從常規30%提高至100%,適當增加換新量,更換成品和零件,對飛機前段、尾段進行大量改動,重新新制飛機中段,大量更改機載設備,重新設計敷設全機電纜等一系列困難,大干“爭氣機工程”載機現場始終如火如荼:管理一線,成立載機行政指揮和型號設計、質量、會計四總師系統,每半月召開一次總指揮會議,堅持處理問題“小事不過夜,大事及時協調、專題研究解決”﹔設計一線,技術狀態遲遲不能凍結、更改頻繁、分界面難以劃清,就採取先發一輪工藝生產准備圖、等條件具備時再發正式圖的辦法,應對任務越干越多、時間越來越緊而后牆不倒的嚴峻形勢﹔生產線上,凡涉及“爭氣機工程”的一切工裝制造、零件制造任務均按指令性計劃作為急件安排,對部件裝配需要的零件倒排進度,專人跟蹤爭取時間。

為啃下研制這塊“硬骨頭”,陝飛人舍“小家”顧“大家”,干在車間,吃在車間,睡在車間,不顧疲勞,連續奮戰……為給國防建設提供能用、管用、頂用的武器裝備,他們與時間賽跑,向自己的精力、體力發起一次次挑戰。七百多個日日夜夜后,1998年9月26日,“爭氣機工程”載機成功首飛,研制我國第一型進入現役的預警類飛機,開創了陝飛特種機研制先河,為后續特種專業飛機研制奠定堅實基礎,標志著運8飛機朝著適應高科技電子戰爭的需要邁上了特種專業飛機領域的歷史舞台,預示著運8飛機已然成為了改裝各種特種飛機首選的“空中平台”。

九十年代,為解決殲10飛機性能試飛以及為新型雷達、航空電子設備(系統)科研試飛和其他飛機領先鑒定試飛提供條件,陝飛又以運8C氣密型飛機為平台適應性改進電源、液壓、軍械等系統,增裝部分先進電子設備等,改裝成雷達電子試驗機,該型機的改裝成功,對中國新一代戰斗機的成功研發,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直到上世紀末,軍隊對航空裝備的訂貨略有增加,政府改善大型國有企業經營環境的政策陸續出台,航空工業也加大了對陝飛扭虧脫困的關注和支持力度,陝飛明確了“完善基本型、提高飛機使用性能﹔不斷改進改型,探索運八飛機新用途﹔抓好系列飛機取証,開拓民機市場”的航空產品發展思路,大力推進航空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不斷創造新的改革發展奇跡。

攻堅:報國丹心鑄“生命工程”

進入21世紀,陝飛牢牢抓住國防戰略調整重大機遇,爭取到多項型號科研任務,實施組織機構和工藝布局調整,推進條件建設,開展技術攻關,確定了“生產改進一代,研制發展一代,預研攻關一代,跟蹤探索一代”的運八發展新思路。“十五”以來,為適應未來局部戰爭和軍事斗爭需要,國家多種重點型號研制項目陸續上馬,陝飛承擔著越來越繁重的重點型號研制任務。這一時期電子對抗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遠距離支援干擾機、指揮通信機、心理戰飛機等特種飛機猶如雨后春筍般在陝飛研制成功,尤其是被陝飛人稱為“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20世紀80年代初,國防科工委、航空學會成立預警機論証專家組,開展空中預警機學術研討,陝飛提出用運8飛機作為研制空中預警機載機平台的設想。之后,陝飛根據軍方作戰需求,加強技術力量,列專題到國內外科研院所多方面調研論証,形成運8飛機改空中預警機初步方案。20世紀90年代末,運8C氣密型飛機在與轟6飛機、運10飛機的PK中脫穎而出,成為空中預警機載機平台。

該型機能否研制成功,將直接關系我國預警機能否突破封鎖,以自主創新技術傲立世界,關系著陝飛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能否迎來一個“開門紅”,能否承擔起航空報國、航空強國更光榮的責任、使命。此時的陝飛有兩個選擇:要麼利用現有平台改裝,風險小、時間足、成功率高,可以輕鬆完成任務﹔要麼對運8飛機全新改造,建立一種新型、先進的平台,為陝飛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按常規,研制一種新型飛機至少需要5年,然而留給“空警200”預警機的研制周期隻有短短的20個月。完不成任務,企業發展將嚴重受阻,國防建設步伐也將受到滯后影響。時任陝飛總工程師、運8飛機總設計師的歐陽紹修首當其沖,直面重壓。面對“行不行”的疑問,他堅定地回答:“隻要發揮航空工業全行業優勢,沒有辦不成的事!”陝飛人亦庄嚴承諾,“軍工人面前沒有困難,隻有任務,隻能成功,沒有失敗!”

至此,陝飛歷史上規模最大、工作量最多、技術難度最大,被稱為陝飛“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預警機研制任務全線鋪開。研發初期恰逢“非典”肆虐,困難面前,項目工作卻一刻沒有停下。500人的研制團隊,不到1年時間,完成了常規2至3年才能完成的圖紙設計、工裝設計和制造任務,實現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如國內第一次大型整體壁板設計和工藝加工,中型運輸機上第一次採用助力操縱系統,第一次採用大過盈螺栓和復合材料螺旋槳,第一次採用系統集成綜合航電和數字式的剎車系統……強有力的措施,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和極限挑戰,讓可全天侯、全疆域使用的“空警200”預警機成功首飛,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瑞典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五個具備預警機整機研制能力的國家。在創造特種機研制奇跡的同時,陝飛人也向世人証明了,“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同樣能做到。”

“空警2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運8飛機各項技術性能指標有了質的飛躍,結束了中國沒有自主知識產權預警機的歷史,不僅為運8飛機新平台的建立和后續特種機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趕超:無限風光在險峰

空警-2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極大增強了陝飛走特種機系列化發展道路的信心,這一時期,以反潛巡邏機、技術偵察機為代表的多型特種飛機成功研制並列裝部隊,特別是反潛巡邏機、空警-5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部隊的信息化作戰能力。

為適應海軍軍事斗爭的新形勢,陝飛借鑒海軍型空警200預警機研制技術、運8其他型號特種飛機成熟技術和研制成果,立足國內研制任務系統,貫徹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設計要求,降低研制風險,成功研制出滿足反潛巡邏作戰任務要求的專業飛機。運8反潛巡邏機滿足了第一代岸基反潛巡邏飛機的作戰使命,具有技術成熟、性能先進、全壽命周期費用低等特點,它的研制成功開創了我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的先河,使運8飛機首次進入作戰序列。

ZDK03型預警指揮機是一種中型、全天候、多傳感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可在指定的區域飛行,監視、跟蹤和識別空中及海面目標,形成預警情報﹔向地面指揮機構分發情報和接收地面指揮機構的上傳情報﹔按地面指揮機構的任務分配,指揮引導戰斗機實施空中進攻、防空作戰或配合陸、海軍對地、海面支援作戰﹔必要時,可接替地面指揮機構,獨立對戰斗機實施指揮。該型機是根據用戶要求研制的出口預警機,具有監視范圍大、指揮功能強、預警時間長、續航性能好、綜合費效比高等特點。該項目由陝飛自主開發,旨在開拓國際軍貿市場,2011年11月,成功實現出口,實現了國產預警機的首次出口,通過實戰應用,國外用戶對該型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雖然前面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特種飛機,但是光環之下,陝飛人保持著絕對的清醒,“21世紀的今天,誰失去了天空誰就失去了明天。我們絕不能躺在既往成績單上裹足不前,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縮短我國預警機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提升科研人員特種機整體研制技術能力。”

抱著這樣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自2010年開始,陝飛人在預警機研制上開始“進階、升級、打怪”:即克服諸多“攔路虎”,實施“空警200”預警機改進,換裝新型預警雷達、任務子系統,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決心開發研制出一款新型的中型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

從2012年4月立項批復到2015年7月完成設計定型,攻克了加裝預警雷達后氣動外形變化、穩定性降低、失速特性變差等一系列難題,通過平台的系統優化,解決了飛機操穩特性變差的問題,為飛機主要品質達到一級標准和風險科目試飛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該型機在進行多項重大改進之外,還適時引入了適航理念,設計過程全部採用三維在線設計,首次在國內大、中型飛機上採用控制增穩技術、全新設計氣動外形等一系最新成果……讓中國預警機的性能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個時期與特種機系列化發展配套的國家級重點試驗室電磁兼容實驗室、新的數字化部裝線、總裝脈動生產線、整機噴漆廠房、數控加工廠房陸續建成並投入運行,基於MBD的設計制造及質量檢測技術體系,國產化鋁合金材料,攪拌摩擦焊、數控調姿定位、機器人制孔、自動鑽鉚、數字化測量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也在特種機研制中全面應用,陝飛的特種機研制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

近年來,陝飛憑借著在特種飛機研制領域的絕對優勢一路披荊斬棘,闖關奪隘,三年來以年均超過20%的增長速度全面完成各項任務,2018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實現了企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獲得了多項國家和行業的榮譽和表彰。

國富民強當崛起,風勁潮涌正揚帆。

按照航空工業“兩步走”發展目標,以及“一心、兩融、三力、五化”新時代航空工業發展戰略,陝飛提出了“兩步走”發展目標,即到2035年建成產業體系完善、技術先進、運營管理高效、業績卓越,國內領先的軍民用運輸機和特種機研制生產企業﹔到2050年建成產業發展均衡、引領創新、運營管理科學、業績卓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運輸機和特種機研制生產企業。以軍用中型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為主體,外貿和全壽命服務保障為兩翼,以技術進步 、管理創新、素質提升為支點,以創新驅動、軍民融合、深化改革、文化引領為動力,確立了“一體兩翼、三個支點、四台動力、騰飛領航”的發展規劃。

邁入新時代,航空工業陝飛的特種機研制發展思路逐步從過去被動滿足用戶需求的改進改型式發展,向主動研究並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求變型發展轉變,積極研究作戰使命、探索前沿技術、溝通用戶需求和未來產品發展方向,堅定“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和使命,發揚“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用一流的特種機裝備武裝一流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強軍夢、強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責編:杜燕飛、王靜)